有的更在意穿得方不方便,比如能不能自己穿脱、上厕所是否顺手,讲究的是实用。
有的则特别关注布料的品质,软不软、亲肤不亲肤、有没有弹性。
周淑芬静静地坐在桌前,闭上眼睛,努力把自己代入孕妇的角色。
她回忆起秦桂芳早上系鞋带时弯腰的艰难,想起她抱怨某些衣服勒腰、闷热。
她一边琢磨着这些真实的需求,一边将自己的创意悄然融入设计中。
比如在侧腰加入隐形松紧,后背做透气网眼,或是袖口采用可卷设计,适应不同季节。
三套新款式,很快就画了出来。
她放下笔,往后靠了靠,轻轻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望着纸上那一片温柔的线条。
但图纸只是开始,做出来才是真章。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时针才刚过十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
时间还早,距离午饭还有好几个钟头。
与其干坐着发呆,不如抓紧时间把想法变成实物。
她干脆站起身,走到角落的储物柜前,拉开抽屉,翻出库存的各种布料。
这些布料颜色不一。
她打算动手做几件样衣。
正好让何秀美试试合不合身,看看实际效果如何,也好及时调整设计。
设计师不一定非得会缝衣服。
很多设计师只负责画图和构思。
具体的打版和缝制都交给专业裁缝去完成。
可周淑芬当初学设计的时候,为了真正理解服装的结构与穿着感受。
她不想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这手艺能让设计更贴近现实,也能更快发现问题、改进细节。
比如,一条腰线的位置稍高或稍低,可能就会改变整体比例。
一块面料的垂感不够,穿起来就显得僵硬。
只有亲手缝过,才能知道哪里需要加松量。
哪里要收省道,哪里必须加固。
她不想落在别人后面,自然就把这本事掌握了。
她始终相信,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必须既懂审美,也懂实操。
她挑了最适合第一套款式的料子。
一种偏挺括的混纺棉质面料。
这种面料能很好地支撑起衣服的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