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铁板加一更(第3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铁板加一更(第3页)

“这么一说,你手一挥,东种一下,西种一下,整个太平州都要成为你家的产业?”

“可是……”

“可是什么?朝廷允许百姓在湖泽边种养捕鱼,本意是为了给贫困百姓更多的生机,难道你家也缺少生机,嗷嗷待哺,需要这湖泽救济,就是如此,也不可能要这么广大的湖泽来养活你一家人吧?”

四周渔民轰然一笑。

“朝廷说过旷土许民以耕,便为永业。”

“不错,乃太宗至道元年所下旨意,应诸州府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免三年租调,三年外输税十分之一。陛下天圣年初又下诏,民流积十年者,其田听人耕,三年而后赋之,减旧额之半。后又诏,流民能自复者,赋亦如之,”

远不止这两诏,从赵匡胤兄弟,到宋真宗,到赵祯,多次下诏,只要是荒地,不管是什么人,有能力开荒,就可以成为这片地的主人,还有一系列的政策照顾,免三年税务,过三年后,继续享有很长时间的减税照顾。

张家兄弟将此事翻出来,是说朝廷也容许富家开荒,并不仅是照顾贫民。

郑朗又继续说道:“既如此,你们回家去算一算,自垦种之年算起,三年蠲税,以后皆以半数赋税,交了多少,还有多少未交,一道算清楚了,到县衙将它交纳清楚。杏儿,从船里拿两百钱,偿还给张家。”

“喏。”

这才是最狠的地方。

按照规订,这些山泽也要纳税的,可占有者先多是贫民,因此朝廷对这一块不是很重视。后来性质渐渐转变,也是可交不可交的范畴。但郑朗若强行征税,未尝不可。

是按规矩办事,传到京城,也不会有言臣上书反对。

“状元公,小的听说你是一个好人,饶过我们吧,”张家六虎蔫了,能补吗?将他家占有的所有泽涂一些便卖,也补不齐这个税务。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一个好人,只能说不去做坏人。路过你家茭地,小妾看到那片茭白长势好,欣喜的掰下一个,渔人说不能动,乃你家产业也。小妾不解询问,见我们是外乡人,渔者更是恐惧,让我们速走。仅一个茭白,让渔人恐惧如此!张家,可见你家平时做为行事。不错,我学的是儒家,以后还要修儒学,儒家以仁义为本,仁,爱人也,义乃仁之所节,仁是义之根本。何谓义?义,人之正路也,义,羞恶之心也,它与仁对立,也是对它的规范,以仁而发,而又对仁节制也。故《礼记》曰,除天地之害,谓之义。对你们,本官若是讲仁,那么以后太平州几万户贫困百姓奈何?”

不但国家律法不容你,孔子也赞成除去你们这些害虫!

说完上船,交给王知州处理。

想这么就走啦!

临走时,得将这个难题解决,才放你走。

王安石跑得比兔子还快,早走早好啊,不然父亲想起来,又会是一顿打。

……

船重新折向水阳江,但折向东边,水阳江入江口除了汇于青弋水那条外,还有一条东流,直接从当涂入太平口,进入长江。

从这条水路直奔当涂城,再买下一套房屋,这时官员很少搞形象工程,有可能一个浪费,让言官盯上完蛋了。于其这样,不如好处装在口袋里,所以州衙县衙很少修葺。

带的人多,需要先买一套房屋安顿下来。

东水阳江上,两边房屋始多起来。

芜湖县人口少,七八千户,繁昌县更少,大约仅五六千户,人多是集中在了当涂县。

房屋已有了一些后来江南居安的式样,高高的遮壁,刷着雪白的石灰,屋顶上盖着青色小瓦,砌着灵动的小飞檐。还有许多茅草屋,无法避免,连开封城边上还有许多草屋呢。

王安石问道:“郑大夫,刚才你如何将这场冲突化解的?”

“是啊,能不能说一说,”吕公著也很兴奋地问。在岸上先是悬着心,后来越看越神奇,简直不可思议。

也要教的,将经过说一遍,道:“事情要抓住重点,首先得用心,只有用了心爱民,言行就会替他们着想。老百姓仅是不识字,可不是呆子,说不出来,能感受到。接下案子,否则高家不服,这场纠纷还是无法阻止。给他们勾划一幅美好的蓝图,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再劝一劝,大家也就不想拼命了。”

几子沉思了一会儿。

司马光说:“郑大夫,我也感到临江寺有些古怪。”

“也不一定,即便有古怪,我们不能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