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宋诗(第4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宋诗(第4页)

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其中一个老者正在指点诸人。

走过去,叶清臣已经认出了他·奇怪地问:“郑府尹,如何到了这里?”

怎么事前一点风声也没有听说?

对叶清臣郑朗不排斥,不象王安石所想的那么可怖,这仅是一个老好人,而且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王安石变法时他说了,不能这样玩·玩大了。不听,悲催。但熙宁变法还有一些成效的,司马光全部推翻,叶清臣又来了,说不能全盘推翻,好的一面得保留下来,不听,悲催。

当时是一个苦命鬼,可站在后人的角度,纵观仁英神三朝,有几个人能有他这样的长远眼光?

就怕不留下来,一留下来,不仅是一个老实人,还有吏治之才,郑朗会举手欢迎。倒是他几个新下属让他头痛万分。

施了一礼,说道:“见过叶副使,我来看看盐场。”

“盐场?”叶清臣奇怪地问,这与杭州职责不大,属都盐院统管,三司使是顶头上司。

不过老者已意味深长地问道:“郑府尹,看过后如何?”

“见过张转运使,”郑朗再次施一礼,对这样做实事的大臣,郑朗十分尊敬,又答道:“十分棘手。”

张夏也没有再说话,再次笑笑。杭州棘手的事还多着呢,除非守成不变,一变,各种麻烦事会接踵而至。看着钱塘江,正是潮水平下去的时候,浑浊的江水带着滚滚浊浪,一路东流。

郑朗又看了看新筑的石堤,用了他那种简易的鱼鳞塘法。但一些平坦之处,继续用以前的土堤、柴堤、草堤,只是加高加厚。

张夏问道:“如何?”

“张转运使治堤,下官如何敢提意见?”

“说说也无妨,况且此石塘法还是出自你手。”张夏说道。别谦虚,如果谦虚,你都不会写中庸,将前代各个儒家大儒统统打倒在地。

“若让我说,江堤无他,两法,石塘代替柴塘草塘泥塘是必然,只要用石塘全部代替他塘,再派人严加看护维修,用笼石法,或者这种鱼鳞塘法,都不会出大的故障。其次是还陂退海。”

“还陂退海?”叶清臣奇怪的问,这个从大海里抢出来的陂田多珍贵啦,怎么退还给大海。

“叶副使,你看,钱塘江是一个三角形,水向东北流,潮水被迫从东南来,明州尖角处,还有北江岸都是受灾重点。南江岸在沉淀,北江岸会逐渐北移。但这时间会很慢,若是大幅度的圈陂为田,江面会越来越窄,陂堤更加快泥沙沉淀的速度·然后再圈新陂,江面会越来越窄。可潮水自海口处来,不会减退,前浪未消·后浪叠起,江面越窄,危害越大。所以想长远而治,必须退陂还海。”

仅是说一说,张夏就是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也不好去动,让谁还海啊!

会吵翻了天的。

还有石塘·张夏不知道好,可钱帛与人力呢?这么长的江堤若全部用石塘,全花费多少钱帛?若是用郑朗那种严密的铸铁鱼鳞法,更会是一个天价。朝廷会批准这批款出来?

郑朗也知道是空谈,话音一转,继续说道:“两浙其他水利亦是如此,上者为泄,次者为蓄下者为圈。”

“为何?”叶清臣又不解地问道。

“我一路而来,经过数州,看到一些情况杭州我还没有细看,可一路上看到许多豪强寺庙强占耕地湖田、围田与堰田,越州大水便是此故。非是蒋堂为官无能,恰恰相反,蒋知州很有吏治之能,然侵占水道严重,洪水一来,水道不畅,于是泛滥成灾。只要疏导一下,使水得迅速出这一带离江离海很近,何来涝灾之害。因此治水之功,泄为浙东之首。蓄是退田还湖,正是豪强多占,湖泊变成耕地,水不得泄旱时又无水可灌。不但贫困人家旱涝破产,大户人家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才能围,湖苏常杭越等地,可以做少量的围田。然仅是少量,非是太平州,这里开发已经成熟,所剩余地并不多。比如秀州淀山湖、越州鉴湖、明州广德湖,多有侵占,这些侵占的sī田全要退耕还湖,以及西湖,不过那不用麻烦叶副使了。”

让我说,就说了,而且朝廷也有诏书,严禁sī人圈田,就看你叶清臣有何手段阻止。

叶清臣就当他没有说。

让我做到将所有豪强退耕还河还湖?你做到没有?好象你也是通过妥让,才得能通过,当真将那些大户人家的sī圩全部强行拆除了?

没当真。

郑朗又看着张夏,吸取经验,他有的是知识,缺的是实践,看张夏如何指挥的。

天sè渐晚,将行李搬上来,坐上江船一道去杭州。

听到郑朗的身份,两艘船上的船夫张大嘴巴。

笑了笑,给了薪酬,上了江船,其实已经是海船了。所到的地方是浙江口,市舶司也在此地,一河一江构成杭州两个商业区,凤凰山南边是南厢,也就是浙江商业区,以市舶司为龙头带起的商业繁荣,一是北厢,以大运河为龙头带起的商业。

但有好事者早将消息禀报,岸上涌来无数的百姓前来夹道欢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