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白蛇传下(第3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白蛇传下(第3页)

但非是狮峰茶,乃是建州茶饼,非是那种顶尖的,也值几千文钱一斤。

喝了一口茶,富弼说:“郑知府,你说吧,究竟有何安排?”

“还有十天,十天后,我会将谜度揭开。不用想得那么神奇,比如我问鬼,比如我在太平州让人送钱送物过来,揭开后便是如此。不过这一回,是很麻烦。我正要考虑一些细节。”

“十天?”

“我要等两批人过来,算算行程大约还要十天时间。”

富弼无可奈何,只好再等。又说道:“正好吕知县与韩知县递了一份案子过来,给你看一看。”

韩绛为钱塘知县,这个县设立时间很早,秦已置,原为钱唐,唐改为塘,县于州城南,管理着杭州城的南厢以及南面一些少量的农村地区。吕公弼为仁和知县,钱越割置,治所于武林门内,宋改治所于城北,管理着杭州的北厢。形式如同唐朝长安的万年、长安二县。

诸位新进士为知县,陆续地出现一些问题。

做得比较好的是吕公著,一切禀程着无为而治,在等待郑朗的变革。

司马光做得最好,想立即发展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发挥地缘优势,在鼓励百姓种桔、板粟、核桃,这是当地的特产。特别是板粟,在牙刷未出来之前,百姓用板粟香嘴。用牙刷的人多了,可对板粟的爱好不减。

有的在大山之中,比如光州一带,运出来成本很高。于潜也有山,但借着河流之便,很容易地将它运到杭州城。

并且不象另一特产枇杷,不易贮藏,这些都是干货,易贮藏易运输,损耗也小。

然后发动工匠互动,相互交流竹蔑技艺。

其他的没有动,但就是这项若做好了,几年后百姓收成会增加。

韩绛与吕公弼没有那么多优势,他们主要职责还是维护杭州城的治安。

两人立功心切,上任后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一件事,sī盐。

宋朝对盐的管理,一是国家经营,二是买扑制,允许一小批商人用向北方支付粮草形式,换取盐的配给经营。

除这两种形式外,皆是sī盐,法制也很酷严,宋太祖下诏曰,sī炼三斤者死,擅货官盐入禁法地分者十斤死,以蚕盐贸易及入城市者二十斤以上杖脊二十,配役一年。

到宋太宗时稍宽一些,法制然很严,自煎盐一斤两即决杖十五,二十斤者配役一年至一年半,一百斤者刺面押赴阙。

可是法不能决,因为利润太高,转一下手,就能赚取**倍的盈利,于是全国各地皆有sī盐者,往往因为法重,多勾结成群,以武力变相反抗官府机构。

杭州也有。

不一定是杭州本户的百姓,有许多是内陆地区,或者他州,本州也有一些商户参与,特别是那些大亭户们。

而杭州一带的盐场,除了昌化紫溪盐场是内陆矿盐外,多是钱塘江的煮盐。

想要将盐走sī出去,一是从海上,绕道长江,从海船翻运于江船之上。这一条走sī商道最安全,对海上官府盘查无能为力。不但是sī盐,还有一些番货也是这么做的,海船来到杭州后,将大部分的番货在海外卸到小船上,仅留一小部分供宋朝的市舶司抽解。

可是海上风bō无常,走sīsī盐的船只又小,常有船只被突然到来的飓风沉没。

于是改从另一条道,大运河,或者浙江。走浙江的道很少,幅射的范围不大。多是走大运河,将船通过大运河与长江运往各地谋利。

先是吕公弼查的。

还不是有意查的,想要打通这一条线,必须与官吏勾结。因为分赃不均,一个衙差举报了这个团伙。盐多从越明二州来,然后运到杭州,经过一些漂白,改成买扑盐,正大光明的从杭州装上江船,运向各地。

牵连有些广,不得不与韩绛联手。

盐贩子势力不可小视,但这两人岂是几个小盐贩子能吓倒的。秘密盘查十几天,一下子抓捕了四十多人。有sī盐贩子,还有与之勾结的大大小小的亭户,本地的一些小吏。

案子有些大,牵连的范围很广,不得不将案卷交到富弼手中。

富弼看到案子经过后,有些头痛,不仅是杭州本地,若是如此,依法判决就是。抓不到你发财,抓到了你倒霉,就这么简单。然而这些盐贩子来自各州,包括勾连的大大小小亭户也有明州与越州两处。

正好郑朗回来,一道交给郑朗处理。

郑朗看了看,也是头痛。

案件很简单,想扩大化,继续深查下去,还有许多人参与sī盐,以这些人为突破口,会找到更多的人犯出来。若想事件变小,就此断案,附近各州的让他们过来提人犯,本州的依法处执,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笞杖的笞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