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楼第四层离地面已经有四十多米高,一不小心跌下去,小命非得呜呼哀哉。
小姑娘缩回身体,趴在栏杆上用手托着香腮,看着郑朗远行。
得,你慢慢看吧,我还要忙呢,伙计退了出去。
这一幕郑朗不知道,到了杨府,门前一个小湖,也就是后来的杨家湖,在开封的西北位置。
杨府面积也不大,更不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佘太君的原型折家的折氏死了近三十年,如今主持家务的是杨继业大儿子杨六郎的妻子。
这也出忽郑朗意外,之所以杨延昭称为杨六郎是因为契丹人让他杀怕了,根据契丹人对天上的星宿传说,说北斗七星中第六星专克契丹人,所以称呼他为六郎。
他妻子更不是柴郡主,否则立下那么大功劳,只是地方的长官,没有调回京城,或者担任一路的防御使。
一个普通的党项人,不但杨六朗的妻子是党项人,他的儿子与侄子也多娶党项人为妻,包括杨文广的夫人慕容氏。杨宗保也有,但不是少年英雄,而是杨业的一个孙女,这时候早就嫁人了,成了一个母亲。
血统杨家上下多是纯净的党项血统,久在京师,生活习惯已经完全汉化,没有人将他们当成党项人。
杨夫人客气的让郑朗坐下。
面对这个前途无量的青年人,纵然是杨六郎在世,也不敢托大。
吩咐下人呈上最好的茶叶,沏茶。
“杨夫人,我来想见一下令郎。”
“是大郎,还是二郎,三郎?”白发苍苍的杨夫人问道。
看着眼前的杨夫人,郑朗对比了一下心中的杨家将,未免有些失望。不过杨夫人年近八十,也算是高寿,郑朗还是很客气地说:“是三郎。”杨延昭三个儿子,长子叫杨传永,次子叫杨德征,第三个儿子正是杨文广,是杨延昭的老来子,全部因父亲之功荫补为低层官员。就是杨文广此时也有二十八岁了,长子杨传永都年近花甲。
“他在当值。”
“杨夫人能否在他下值之后,让他来严记客栈见我?”
“郑知府所托,妾身那敢回绝呢?”郑朗此次前来,不停的用着敬语,让杨夫人受宠若惊,客气地回答道。
郑朗这才告辞。
走出来,郑朗摇了摇头。
知道杨家将的故事除了杨业与杨六郎外,其余的不能当真,但今天一行,心情多少有些影响的。
“官人,你为什么找这个杨文广?”江杏儿不解地问。
杨业有功,可对宋朝有功的人不要太多。但郑朗今天表情有些不对劲,江杏儿能察觉出来。
“你不懂。”郑朗说道。
他找杨文广,不是挽救杨家将,是有其他的原因,杨文广有军事才华,虽战例不多,但那数战全部大获全胜,晚年筚篥城一战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杨家是党项人,在鄜州多有杨家的族人,与折家以及其他党项部族多有联亲,如果利用好,也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具体怎么用,郑朗不知道,但隐隐觉得用了杨文广,会在西北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
往回走。
半路上让两个小黄门拦住了,满头大汗地说:“郑知府,快进宫吧,皇上与满朝文武在等着你呢。”
跑得苦啊,先是到严家客栈,说郑朗到樊楼去了,找到樊楼,说郑朗离开。以为他回家严记客栈,回去又没有找到。好在京城认识郑朗的人很多,问了人才知道郑朗到了杨家。
小黄门自然不会将杨家放在心中,但从城南跑到城北,来回跑了四十多里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让小黄门带进宫,此次商讨军务不是在御书房,而是在视朝的正殿垂拱殿举行。
几乎京城所有的重臣全部到来。
郑朗施施然的走进大殿,冲赵祯施了君臣礼,看了看,挤在富弼身边坐下。
富弼推了推郑朗,低声说道:“你不能坐在这里。”
俺只是一个知谏院的言官,你是太子宾客,坐在下首成何体统。
“与你熟,坐着舒服。”郑朗也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