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渐渐黑了。
郑朗下令进城休息。
延州百姓看到又有数百士兵进城,一颗悬着的心才定下来。
第二天黎明时分,城中忽然传出大声喧哗,郑朗睡眼朦胧的从床上爬起来,来到街上一看,原来是狄青等人返回来,还押着许多战俘与战马。
郑朗迎了过去。
狄青简单的将经过说了一遍。
王信与邵无节先后到达桥子谷。但两部仅能抽出不到五百名骑兵,还是凑出来的,即便是援助两城的士兵也不足一千人。
留给郑朗的时间不多,留给王信的时间也不多,听到斥候禀报后,王信做了一个决定,将军队一分为二,邵无节守在桥子谷南,他守在桥子谷北。两支军队分好,埋伏于山林间,野利旺荣逃军也就到了。
这一路逃得很是辛苦,狄青与苏克青率领着骑兵一直紧咬不放,逃到桥子谷时,仅剩下一千余军队。
忽然邵无节率领骑兵杀出,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野利旺荣的手下全部乱了,有的失去方向,四下胡乱逃跑。
野利旺荣身先士卒,勉强杀出一条血路,逃到谷北。
王信率军拦住去路。
拦也有拦的学问,从尾部拦,阻力最小,因为前方有生机,所以敌人不是反抗,而会选择逃跑,兵书中围三留一也就是这个道理。从中间拦,反抗会增加,但前方敌军继续逃跑,后方没有援助,会投降会反抗。从前方拦,能最大限度杀伤敌人,可是失去了生机,反抗力度也最强。
邵无节正是从中后率领军队切进来的。
王信本来是想从中前部切进去,然后看到敌人情形,索性也赌了一把,于正前方将敌军截住。
一番惨战后,野利旺荣仅能率领五六百名士兵杀出重围。
此时官职最大的不是狄青,而是王信,王信接过指挥权,让邵无节与狄青搜捕四散的逃军,他与苏克青率军继续追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想给郑朗属下更多的立功机会。
一直追杀到芦关,前面离西夏控制境内不远,王信才停下脚步。
但野利旺荣身边只有两百来人,被杀惨了。其实不止的,有部分逃散的西夏军队若能躲过宋军重重搜捕,依然能逃回去。不过不会多,周围还有一些村寨百姓,既然留下来,都是不愿意投降无昊的羌户蕃户,这些蕃子十分凶悍,遇到大军无可奈何,象这些逃散的零碎士兵,又有家仇血恨,必然协助宋朝进行第二次击杀。
总之,此次野利旺荣最少会丢失三千人马,并且前后截获了近两千匹战马,其中一大半战马没有受到重伤,养一养,依然可以上战场。
唯独遗憾的没有捉住野利旺荣,不然最少能向无昊换回刘平与石无孙。
也算不错了,此人交给种师衡吧。
郑朗为他们洗尘,又写了第四封奏折。
延州官员失职,暂时没有过问,但三川口经过详细的进行了描述。
刘平虽被捉,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郑朗刻意将他若投降,会有什么后果,叙述了一遍,不然朝堂中诸多大佬不懂。
然后写了一些其他的事。
首先是乡兵,陛下不要怪我违反制度,鄜延路与西夏边境长达八九百里,但是总共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一万来人,这次西夏派了三千五百名士兵过来,如果派了三四万人过来,根本无法守得住。
朝廷援兵久久不到,我只能不顾制度,开仓拿着钱帛武器,在当地武装一万名蕃子,做为乡兵,拱卫鄜延路安全。
奏折很快到了京城,赵祯看到郑朗描述士兵跪下五龙川滩头痛哭失声之时,赵祯在中书省也哭了。
诸位宰相默不作声,郑朗虽立了功,但远不及刘平惨烈,想一想,一千几百名士兵,是如何抵抗十几万敌军数天攻击的?
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