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部分官员粗暴,许多汉人瞧不起羌人,有一些羌人不满意汉人的高傲与官员的横行,也渴望进入西夏。
宋朝有优势,但没有做好,因此拉拢政策,双方也处在一种交织状态。
因为对康德舆不满意,乜罗怨恨之下说了一些牢骚话。被人听到,有人便诬蔑乜罗与西夏人潜通,战则反射汉人。乜罗无以自明,逼迫之下,正好遇到无昊派人在边境招降三州族人,真的暗中潜通西夏,对西夏人说如今三州兵力少,力量弱,容易攻打。大军至,我愿意做向导。
本来没有人注意,但让指挥使张岊听说了这件事。
相比于康德舆,张岊更有敏锐的军事触觉。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召乜罗,与乜罗共饮,酒喝得差不多时候,张岊进行试探。乜罗哭着说:“我怎么附贼?因为想逃死。”
也没说他已降贼,也没说他未降贼。
但张岊听出话音,对康德舆说:“乜罗果叛,请相信,不可不杀。”
康德舆说:“没有明显证据,怎么随便杀一个蕃子?”
张岊说道:“乜罗果叛,不是众人污蔑,如果公开处死怕影响不好,请君召饮,乘其醉,捆起来推下崖谷,声言堕马而死,又有谁知道是我们汉将杀死的?”
不是张岊想杀人,沾到这个通敌的大事,只要有一半可能,就必须杀之,否则后患无穷。
康德舆犹豫不决,询问左右亲信,左右恶张岊,短毁之,张岊之计不得行。
必然攻打府麟二州的种种因素,再加上这个偶然的触发,于是无昊正式决定攻打府麟丰三州。
大战开始。
……
王原抬头看了看蔚蓝色的天空。
天空有几片白云,七月末,稍稍有些炎热,天空却高吭起来。
渡过屈野川,便是麟州城。
郑朗派人通知麟府二州做好准备,但离得太远,两千多里地,又多有山地,河川,全部骑马而来,也用了八九天时间。
但郑朗此次派的人比较多。
一共十人,包括王原,另两个从杭州带过来的侍卫叶余贵、孙小乙,还有泾原路几个精灵的骑兵,刘真、王泸,一共十人,十人要求皆比较严格,马骑得好,武艺出众,人精明强干,会识一些字。
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郑朗的侍卫。
看似郑朗无意中点了十人出来,前来府麟送信,实际每一个人都达到这几条要求。
临走时,郑朗吩咐一句,不但送信,还要留下大部分人,观看这次战役,将战役经过记录下来。
都不知道郑朗用意。
原因很简单,此战,出现许多英雄与勇将,朝廷待之太薄。
他们作为旁观者,一一记录,就是证据。
而且中间一些人的勇猛善战,朝廷若善待之,也会成为朝廷重要的大将,对拱卫西北有着莫大的好处。
喊来船夫。
船不大,王原解下马鞍,拍了拍马背,让马下河。
十人将马送下河中,上了船,老船夫向王原问道:“兵哥子,看样子你也是老兵。”
“我不是。”
船夫不解地看着正在河中游泳嬉水的马,问:“兵哥子,为何你驭马技艺高趣?”
似乎与驭马没有关系,但又有些。
马不但会游泳,还喜欢游泳。但象这样散发入河,若马匹不通人性,与主人心灵不合,很有可能顺着河水跑走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夸奖话。
王原脸一红,道:“我是不是老兵,刚入伍才几个月。”
“兵哥子,你是南方人氏?”
“我是江宁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