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他们关进牢房。”郑朗说道。
“郑相公,我们夫妻所犯何罪?”岳氏不服气地问。就算自己小两口子不好,大不了苔几下,让自己赔偿街坊邻居的损失,凭什么将自己二人关起来?
郑朗没有与他们多说废话,让人将他们带下去,又派人查两人的底细。
不难查,很快衙役将消息带回来。
时家成员简单,原来是一个小商人,妻子岳氏还有一个小妹,叫岳青青。借着市易的东风,妻子很会做生意,立即跃成渭州城中的豪富之一。这也是郑朗开明政策所造成的。
市易的目标就是为了敛财,但不仅为了敛败,对私人借着这股东风参与进去,郑朗并不反对。长久私有的商业肯定比国有商业有活力。所谓的市易,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当真。不但是时家,有许多人家借着这股东风,赚了一笔钱。
岳氏在时家十分强势,但其妹妹精灵古怪,喜欢打猎骑马,经常与姐姐吵架。情报也只有这么多,并没有其他异象。
郑朗却头痛了。
时恒关是不能关,但放也不能放,一放火药配方有可能就泄露出去。或者强行将他押到京城,进入火药作,那也不是郑朗所能做出的事。
而且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不会仅有时恒一个人。
标准火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个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中国不适合,长久形成的士农工商观念,匠人地位低下,虽然宋朝好一点,有的大匠年薪能达到几千贯,会超过一些实职官不高的知州,但还是没有多少地位。于是国人不喜钻研。只要往外流传,对中国不是很有利,却能迅速使西方文明提前进入工业时代。
若是这样,他可谓罪孽深重。
“官人,你在想什么?”崔娴问道。
“我在想那个时家的事,担心火药配方会泄露。”
“他们没这胆量……—……”四儿说。
“四儿,你不能小看无昊,他连官家身边辞退的宫人都敢收买,若是听闻,为什么不能派人收买时家?”
“时家的是宋人。”
“边陲之地,有多少人有家国观念?并且我可能在渭州呆的时间不会有多久。”
“官人听到什么风声?”崔娴又守怪地刚。
西北的战事还早着呢包括府麟计若五路只有府麟路与泾原路战功最为出色这时朝廷没有理由将郑朗调回去。
“陛下不是李无昊,战争进行很久,国家困弊,不但大臣们苟且偷安,陛下也不想再打下去。”
“那也未必将官人调回。”
“娴儿,我声名在外,泾原路开了市易,有了钱帛收入开了屯田,虽不多,仅四五千顷但也有了一些粮食,这一年来我对将士宽厚礼待,受将士欢迎,又得了军心。开了特倒,掌管泾原路军政财三权,得到大义。你说,按照祖宗家法,一旦议和,大臣们会不会让我继续留在西北。”
“回京城好啊,”杏儿又开心地说。
“我正在为回京城苦恼。范仲淹此次在西北表现也算出色,还有江东圩田之功,声望无人能及。”
“你说范仲淹?”
“正是他。”
“你不是对范仲淹一直推崇。”
“是啊,我很敬佩范仲淹,”郑朗说道。政治与军事理念不同,也是受时代的拘束,不妨碍郑朗对范仲淹的欣赏与敬佩,即便庆历新政是一场闹倒,可又产生什么后果?若不是开了党争,对政务并没有什么影响,权当一个更无能的宰相上位执政。但为什么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郑朗认为它是一场灾难,不是范仲淹,是其他人,继续说:“杏儿,范仲淹德操天下无人能及,可是他手下那群小弟呢?”
“官人,那些大臣你怕什么?”环儿不服气地说。
不要说范仲淹的那群小弟,就是范仲淹本人,虽成名日久,资历深,可论政绩,丈夫弱了?
“环儿,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与范仲淹也能说是忘年交,有政见冲突,不会向对方发起人身攻击。但不是所有君子党都这么想……”
“官人,你当初不该弹劾杨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