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四百二十章 两封信(第2页)

四百二十章 两封信(第2页)

到了狄青做选择的时候。

渭州城的情况是一个意外,若不是换来尹诛,以原来那个胆小的通判,就不会分出兵力。不会分出兵力,吴昊就不会出馊主意,西夏人就不会南下。更没有想到西夏人会派吴灵过来。这两个汉奸,比元昊更仇视宋朝,自己同胞死得越多,他们会越高兴。没有这个畸形变态来到潘原,也不会有西夏人南下的故事。

但人算不如天算,谁也算不出将来。

也未必没有好处,相反,利用得当,对宋军更有利。

本来定川寨西夏将士兵力雄厚,一旦分兵,兵力变薄,更容易发动会战,胜利的机会更高。

可那是渭州!

只要抢在渭州城丢失之前,将定川寨主力击溃,三万西夏人将会成为瓮中之鳖。但若是守不住呢?本来纪质一万五千名军队,会分出两部,一部五千人,以镇压叛乱为主。随后由潘原向镇戎寨金合,大部向笼竿城进军。形式所逼,不得不将他们一起调到崇信,协防西夏军队。

但这些军队不在渭州里。

不要多,只要潘原的三千宋军进入渭州城,狄青也就不会再担心。

况且渭州城中还有郑朗的妻妾女儿,他之所以能上位多半是郑朗大力推荐,才有今天的地位。不仅如此,郑朗也怕会出意外,自己陷入定川寨中定会被西夏人围得水泄不通,不能将命令发出。于是从彭阳城潜入定川寨时,将令符印信全部秘密的交给了他,让他全权负责调动所有军队。这种信任更给他压力。

一旦郑朗的妻娄出事,自己会被所有宋人千夫所指,万夫唾骂。

正是这种恩泽与信任,反而影响他的判断能力。

渭州城突然雄起的消息,是在三更时分送到狄青手中的。

本来是一个好消息,可这时的狄青带着思想包袱。从床上爬起来,是好消息,可他不敢做主,尽管郑朗给了他做主的权利。

想了两条主意。

第一条主意,是等范仲淹兵力到来,迅速分兵南下,只要两三天时间就可以实现。这两三天时间渭州城的僵持,也使这三万西夏军队士气衰落,便可以从容将这三万西夏人吃掉。再掉头北上,解决定川寨的西夏军队。

第二条主意便是置渭州不管。他没有看过西汉七王之乱时周亚夫用兵典故,直觉让他感到这是一次天大的时机。不去管渭州,但要派人送信给渭州,让尹诛在渭州城大开仓库,不能吝贵钱物,赏赐百姓,再将武器发放给百姓,让他们参战,先将这三万西夏人拖住。纪质平定叛乱后,留下三千军队于崇信城,与潘原三千宋军遥相呼应。其余的军队绕道翻过陇山,进入笼竿城。

时间要慢一点,但正好将王信与折继阂的一万骑军等到。并且拖得越久,敌人粮食越少,士气会低落。三路宋军于定川寨发起大会战,一举先将定川寨这支西夏军队击败。那么那三万人在泾原路腹部,想逃都没地方可逃。

如何选择,交给郑朗。

开始清点兵马,选了最强的一千士兵,骑着马,不顾夜色漆黑一团,向定川寨奔去。

好在道路熟悉,虽然西夏人重重封锁,狄青还是派了斥候,打探到一些情报。

到了九月末,夜色漫长,也给了他时间。

黎明时分,狄青带着手下来到定川寨。

西夏将士大多数在沉睡中,元吴还是派出许多斥候与巡逻的人手。未扑到敌营,便被巡逻的西夏人发现,吹起警示的号角。

“冲。”狄青将铜面具戴上,说道。

一千骑奋不顾身向西夏大营冲去。

郑朗与韩绮也在入睡,忽然听到外面敌营的战斗声。两人莫明其妙,但先后匆忙从床上爬起来,奔到城头上观看。

狄青正在带着手下从东北方向厮杀,敌人大营太厚实了,眼看就要被敌人团团包围。

此时天色未亮,但西夏人点燃火把,能看到狄青那显眼的铜面具。

郑朗与韩绮面面相杭,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让狄青如同飞蛾投火一般,冲向敌营。但两人反应很快,韩椅说道:“行知,派人去营救。”

“是。”不用韩绮说,郑朗也知道,让王吉率领五千精骑从东门杀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