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大长串。
赵祯张大嘴巴问:“有这样的人吗?”
“陛下,有,王嵩。”
提到这个妖异的大和尚,赵祯不作声了。这个和尚哥子太猛,举世无双。
“这样的人手终是少,但从全军中选拨,仅是一营兵士,还是能找到的。选拨过后,名单仅由枢密院诸相知道,还有陛下掌控,直接对枢密院与陛下负责汇报,以免泄露。提拨后,为示奖励,每人立授班直之职,使其家人无后顾之忧,再挑选一些优秀将领进行单独训练,由王嵩负责。此营所职十分特别,所以臣命名为特务营。”
这不是特务营,而是四五百个田飞
几个宰相对视一眼,人数并不多,只有四五百人,由郑朗折腾去,说不定象那个王勇几人,以小博大,获得成功呢。
陈执中还是很小心地说:“以和为贵。”
国家灾情不瓣,最好不要开战。
郑朗额首,不怪陈执中,陈执中想法也代表着大多士大夫的想法。宋朝也不乏有满腔壮志之臣,在北宋对西夏发起多次战争,即便南宋还一度北伐。也不能说宋朝军队不行,比如章巢,若不是北宋国库紧张,发生一系列不好的故事,说不定就让章棠将西夏弄没了。但大多数时候让文臣或宦官主持战争,指挥官不得力,兵力再勇敢又如何?最好的机会是岳飞之时,说不定在岳飞手中便能创造一个天大的奇迹,仙……
归根倒底还是苟且偷安思想占据主流造成的结果。
若没有这个思想作祟,宋朝可以走得更远。
不急,得慢慢来,自已从政十三年还不到呢,后面有很长的光阴。眼下主要不是开疆拓土,第一是强兵,第二思智的以小博大,第三敛财,为未来做准备。打仗得花钱,问过张方平,国库里有钱,两千来万贯,真的不错了。但想想眼下的灾情,还有明年,十有八九,国库又得空。
几个宰相同意,赵社说道:“准,郑卿,回枢密院将详细条款拟上。”
“喏。”几个宰相准备散去,郑朗忽然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一谏不知当说不当说。”
此时,郑朗嘴里很苦。
别以为的单,因为一个避嫌制度,想将小萝莉这件婚事解决,不亚于对傅宋朝的冗官之弊。
赵祯不知道郑朗心中小算盘,说道:“说。”
“陛下,我朝以礼仪治天下,是否?”
几个宰相一起鄙视,说了等于没说,自汉朝时起,那一正统朝代不是以礼治天下?否则礼部为什么这么重要?
“是,郑卿,你要说什么?”
“陛下,自古以来,人伦有序,臣听闻陛下将福康公主选尚用和次子李玮,李玮乃是公主殿下表叔,臣以为十分不妥。”
赵祯没有想到其他,郑朗是儒者,听说了,提出来,也十分正常,微微一笑,说:“郑卿,仅是小节,无伤大雅。也有前倒,唐朝中宗将侄子雍王李守礼之女养于皇宫,此女乃是中宗孙辈,中宗却当为女儿,群臣也无以为不妥。”
在宋朝,什么事得说出一个道道,有了得到大家公认的前倒,便是制度,法律与道理。赵祯说的此女便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和亲公主金城公主。有了这个例子,赵祯将女儿嫁给李玮也就不算是不对。
郑朗很头痛,话风又转了转,说道:“臣还是认为不妥,陛下此举,乃是怜其用和家遭遇凄楚,臣也明白。然陛下之爱护有大爱与小爱之分,故触龙说赵太后也。一,李玮已到及冠之年,而公主尚幼,想要成亲,必须等公主长大成人,早则要等六七年,迟则要等十年时间,对李玮来说,过于残忍。二,李家单薄,尚公主必不能纳妾。陛下若爱护李家,不是让其尚公主,而是让其家广泽,此才是真大爱护也。三,二人年龄也略有差距,颇为不合。公主长大成人,李玮略长,公主过于委屈。李玮要等公主,青春年少之时,不得不耽搁,也是过于委屈。故臣认为不妥。”
很小心地找了几条理由。
说得不明显,其他几位宰相也想不起来,赵祯更想不起来。况且郑朗此去契丹,九死一生,岂不正是为了自已这个宝贝女儿?
“郑卿,仅相差十岁,不算太大的距离。朕至今无子,止有数女,让她嫁于用和家,也是为福康的幸福着想。”赵祯根本没有听。
但话不能直接听的。郑朗心中反应过来,不是一定要嫁给李玮,赵祯有赵祯的考虑。他若有子,儿子为皇上,会想着父亲的这个小舅舅,也是唯一的舅舅。关健他没有儿子,未来走向不定,若是让其他宗室子弟登基为弟,李家便不会再得宠。但娶了公主,性质不一样,那不但是贵戚,还是戚上加戚,李家从此便真正的踏入贵戚行列。所以看似李玮委屈几年,却是为了尊家未来一族人着想之举。
郑朗无辄了。
赵祯又出一奏,道:“诸卿看一看。”
诸相轮流翻看,不知道是谁写的,写的也是老生常谈。说诸路转运司广求出剩,求媚于上,民输赋税,已是太半所出用于纳赋,但官员不满足,又令加耗,美其名曰润官。例如江西诸路州军体倒,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敛之臣,加耗一斗还不满足,再加一斗。且以江西一路百万石为准,若每石取米一斗,所收已是十万石。若于民间取十万石耗米,下面缺少粮米,米价必贵,百姓必食贵米。此只粗引一路之弊,况且天下,赋税之饶,其弊无极。愿陛下阅其奏目,或有横加收敛,名为出剩,乞赐黠贬,使民知陛下之意。
写的人大约是江西一个小官吏,所以不敢署名,又因为职低,缺少明确的例证。
关于这个加耗,郑朗说过好几次,远比这篇奏折说得更严重,更详细,岂止是加耗,名目多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