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命理探源【译注】 > 子平源流考(第2页)

子平源流考(第2页)

子平法以出生年月日时推禄命,其源出自战国珞琭子。

世传《三命消息赋》托名珞琭子,实后人伪作。

珞琭同时有鬼谷子,汉有董仲舒等,三国管辂、晋郭璞、北齐魏定、唐袁天纲、僧一行、李泌、李虚中等皆承其术。

李泌得管辂《天阳诀》与一行《铜钹要旨》,传李虚中。

珞琭以年柱推命,虚中改以日柱,法为之一变。

五代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子平损益虚中之术,专主五行废纳音,法再变。

子平殁后,宋孝宗淳熙年间淮南冲虚子传僧道洪,道洪入钱塘传徐大升,今《三命渊源》等书皆大升所着。

观《五行精纪》等书与《渊源》不同,盖数术随时代变革。

自大升至子平已三百余年,其法屡变。

或谓大升得真传,《继善篇》本于《明通赋》,《元理赋》为其独创。

今人推命术由元人融合子平、大升二家演绎而来,世称子平而不知源流,故考述之。

注解:

1。珞琭子:战国命理学家,着《珞琭子三命消息赋》

2。李虚中:唐代命理学家,开创以日干为主的推命法

3。麻衣道者:五代隐士,传《麻衣相法》

4。希夷先生:陈抟,宋代易学大师

5。冲虚子:南宋淮南术士

6。徐大升:元代命理学家,着《三命渊源》

7。《明通赋》:明代命理经典

8。《元理赋》:徐大升代表作

原文:

按:五代后梁纪丁卯起,至后周纪庚申止,共五十四年。北宋纪庚申起,至丁未止,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纪丁未起,至孝宗癸未、隆兴元年,不过三十七年。自五代丁卯至南宋癸未计之,共二百五十九年。当孝宗时,冲虚子传之道洪,道洪又传之徐大升,时期必不过远。

今此《考原》文载明大升之时,上距子平已三百余年,以此推之,徐大升非五代时人,乃唐人也。质之考据家以为如何。至子平论命,专主正五行,不主纳音之说,亦未必尽然,详见纳音篇。

译文:

按:五代后梁丁卯至后周庚申共五十四年,北宋庚申至丁未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丁未至孝宗癸未三十七年。

自五代丁卯至南宋癸未共二百五十九年。

孝宗时冲虚子传道洪,道洪传徐大升,时间跨度不大。

然《考原》载大升时距子平已三百余年,推之徐大升应为唐人。

考据家以为如何?

至子平法专主正五行废纳音之说亦未必尽然,详见纳音篇。

注解:

1。五代:907-960年,共五十四年

2。北宋:960-1127年,共一百六十八年

3。南宋:1127-1279年,此处指至孝宗隆兴元年(1163)

4。纳音:古代命理术,以干支五音十二律推命

5。考原:指《命理考原》等文献

注:此段系统考证子平命理体系的源流,梳理从战国珞琭子到宋代徐大升的传承脉络,揭示子平法"专主五行"的核心特征。

通过历史纪年推算,质疑徐大升为唐代人的可能性,体现考据精神。

强调命理术数随时代演变的规律,为研究传统命理学提供重要历史依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