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里又有人会跳出来说,孙权是碧眼紫髯,为什么不说是绿眼睛?一,因为碧这个字有浅蓝色的意思,二,就眼睛颜色来说,蓝色我觉得更有可能一些。)
&ldo;回中护军话,主公听闻陈登与严白虎余部勾连,大为愤怒,当即表示要攻打广陵。&rdo;传令兵恭恭敬敬的跪在这个年轻的中护军面前,半点大气也不敢喘。
开玩笑,就连主公的弟弟都对他执以师礼,便何况自己?而且不是孙策要孙权是这样做的,是孙权自己仰慕周瑜之才。
孙权轻轻的摇了摇头,半是解释,又是说给自己听:&ldo;我这个兄长就是有时性子太急。其实现在严白虎已经授首,只要整治农田,发展商业,使得民众安居乐业,有谁还能反对我孙氏一族?加上各士族的支持,加以时日这些跳梁小丑便如无根之萍般烟消云散。又何必在讨伐刘表之时又横生事端?&rdo;
周瑜欣慰的露出一抹男人见了也觉得心旷神怡的微笑,象三月的阳光一般让人心里暖融融的:&ldo;仲谋,你懂事多了。&rdo;
孙权忙深深一礼:&ldo;都是公瑾兄教导有方!&rdo;
眉头一挑道:&ldo;如果伯符也能听劝就好了!我这就手书一封,但愿还来得及。现在曹操已经在官渡打败袁绍,与之做对,实为不智,且我江东刚刚百废待兴,兵力也不多余,粮廪空蔽,这如何能与曹操敌对?&rdo;
捋起袖子洋洋洒洒龙飞凤舞的写了一封信,正准备交给传令兵时,孙权弱弱的拉了下周瑜的袖子:&ldo;不若就说大乔嫂子有了身孕?&rdo;
周瑜一愣,片刻之后哈哈大笑:&ldo;果然知兄莫若弟!好主意!&rdo;
第二百二十一节改革
昨天看开幕式,所以没更。不出意外的话,明天至少两章……是至少哦。
感觉刘欢的形象实在太……而且那首歌也不好听,为什么写不出意大利之夏那样让人激情如潮的?听了就上chuang去睡觉了。
看女子48公斤比赛,那个台湾女人,第三名举起杠铃摇摇欲坠时那声大吼,挺震撼的。
张锋带大队去徐州。老曹忙得不可开交,首先是将官渡一役立功将领的名单拟好,在朝堂上求封赏,虽然都已经是他和几个谋臣内定了的,为避落人口实,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张锋终于升官了,排到了刘备的前面成了后将军。
原来以为最为难的就是吕绮玲的封赏,白马一役她是立下大功的,可是因为是女子,可想而知如果让朝庭公平承认一个女子为将有多困难。然而官渡决战前的这一场内乱,使得朝中反对曹操的声音大半都消失了。少数几个人也不敢再出声,尽管很多臣子对女子为将颇多微辞,但是当曹操举出妇好(作品相关里有介绍)的例子来时,就没多大问题就通过了‐‐商朝连王后都可以封将,为什么现在就不可以?
针对朝庭里许多官职都空缺的情况,曹操一月里下了三道&ldo;求贤令&rdo;,不论出身、过往,只要有才,就可自荐或者推荐。这使得天下无数饱读诗书却报国无门的士子眼前为之一亮,仿佛一盏明灯,不但许多人蜂涌而至,而且给刚刚内乱的曹氏集团又竖起一面清明的大旗,这对民心相当有好处。
不仅如此,曹操还因为张锋最先开始训练士卒之法以及和荀攸、郭嘉等人多次商谈后的结论,开设了中央军院和中央书院。
军院不用说,曹操肯定自任院长(跟黄浦军校的蒋校长一样的意义)。张锋担任名誉军师(理解成军事老师好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报名参加军院的条件相当严格。
1.曹氏集团内部子弟、以及张、糜、荀、司马、郭、等心腹之人家族皆可参加或者推荐人参加。
2.所有军队中的任职人员,世代出身于兖州者可参加。
3.在军队中任职五年以上也可参加,这一条件合格者是免费的。
这样一来,可在将来几年内大大提高军队里将领的军事素质,要知道这所军校的讲师包括了曹操本人,张锋,夏候渊等名将,还有郭嘉、刘晔、贾诩这种专门阴人的谋士。不论是长于战或者长于谋,都可以毕业、并在曹操的军队中任职。
而刘姓子弟则基本上不能入院……哪怕你指天发誓说自己跟皇家血统没一点关系。
书院也是跟以往的书院大相径庭,这里很少涉及到四书五经,只是有基础的文化课,而是教授门类分得很细的民生、商、工、农、数学等,比如农科里的老师有专门教授种植双季稻的。
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绝大部分学生全是农、工、商以及寒族出身,士家大族的几乎一个都有。而曹操将在书院里也挑选一部分成绩优异者任职中央或者丞相府,因此书院远比军院热闹得多。
商人在这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越来越大,就算是曹操也有降阶亲自迎接糜家和甄家的例子,因此大部分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商科里钻,其他科系也是一些巴望着能学成一门,被曹操看中或者能入朝为官的普通百姓的子弟,反正又不收学费的。
不管是书院还是军院,都颠覆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每月都会有一场类似于辩论会性质的茶话会召开,任何人在会上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互相找茬都是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