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处的三位考官更是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妙哉妙哉!短短四句开篇,便胜过那些庸才千万倍啊!”
先前还鄙夷萧凌云的李大人,此刻忍不住心中的动荡,情不自禁地出言称赞,眼神中满是惊叹与赞赏。
青袍的王大人双手微微颤抖,仿佛被这美妙的诗句触碰到了灵魂深处。
他扯着自己的耳朵,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嘴里念叨着:“此等才情,此等文章,少听了只言半语,老夫都要抱憾终身啊!”
黑衣赵大人脸上神情自若,但眼中却压抑不住那兴奋的光芒,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一般,喃喃自语道:“此子大才也!或许有望汇聚我文脉之力,重振我玄胤王朝文运……”
萧凌云的声音仿佛具有魔力,抑扬顿挫间,时而如潺潺流水,轻柔舒缓,如梦似幻。
时而如惊涛骇浪,激昂澎湃,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让人的心灵也为之震撼。
随着他的诵读,一副美轮美奂的诗意画卷,在众人脑海中缓缓铺开。
月光下的江水波光粼粼,潮水涌动,与海相连,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之上。
明月从海平面缓缓升起,如同一个巨大的玉盘,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春江,给这世界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萧凌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这哀愁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如同一缕无形的丝线,缭绕在每一个人心间。
众人仿佛置身于那空旷的夜月之下,四周一片寂静,唯有那明月高悬,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无限凄凉之情,仿佛能感受到古人面对这浩瀚宇宙时的渺小与迷茫。
“苏午,我看你才是真的无能吧!凌云兄这篇诗文,足以问鼎古今诗坛,震烁古今啊!”
“没错,人不可貌相,想不到萧凌云竟有如此才华,我先前还自大羞辱他,真是惭愧啊!”
“此诗一出,我等学子也有望随之名垂青史!”
在场的大多数考生,此刻也纷纷倾倒于萧凌云的诗篇之中,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当萧凌云念到“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苏青凰终于忍不住了。
她猛然起身,朝着监考台上数位考官抱了抱拳,目光灼灼的看向萧凌云,厉声质问道:“萧凌云,这么多年我从未见你展露半分才华,如今却能写出此篇精妙绝伦的文章。”
“且开考之时,你竟然埋头就睡,仅用了一盏茶的功夫完成做题。”
“我有理由怀疑,你萧凌云藐视考场,是在剽窃抄袭他人之作,请诸位考官严查!”
苏午听后,也立即像跳梁小丑一般站出来发声:“没错,这萧凌云乃是出狱不久的一介罪奴。”
“试问像这等文章,他这种卑贱之人,怎么可能写得出来。请三位考官明察!”
他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臂,仿佛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正义”。
此言一出,监考台上的三位考官也都面色一变。
若萧凌云公然抄袭,藐视登龙大考,那可是大罪,定要问罪于他。
“萧凌云,我且问你,这篇诗文可是你自己所写?”主考官神色严肃地问道,目光如炬地盯着萧凌云,“若你从实招来,还可从轻发落。”
萧凌云抬起头,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轻笑,从容道:
“我自问心无愧,请诸位考官监察。我萧凌云行得正坐得端,岂会做那等抄袭之事!”
赵大人欣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随后朗声道:“好!既然如此,便恭请至圣先师法相明鉴!”
说罢,三位修到儒家君子境的考官,共同祭出文脉法诀。
只见整个考场顿时风雷作响,上空霎时间风云变幻,原本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瞬间被乌云笼罩,那乌云如同黑色的巨浪,滚滚而来。
紧接着,一道道金色光芒如利剑般从天而降,照亮了整个考场。
那光芒耀眼夺目,让人几乎睁不开眼。
一尊左手持戒尺,右手握书卷的圣人虚影,缓缓浮现在考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