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发现自己非常享受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每一个难题在她的思考下都如谜题般逐一解开。
不知不觉,夜色渐褪,晨曦初现。
散落一地的资料、凌乱的笔记以及几杯见底的冷咖啡,无声诉说着离离彻夜不眠的努力。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已然冰凉的咖啡,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医学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这种执着追求超越了对母亲的情感寄托。
她痴迷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而眼下这个难题,比世间任何问题都更为重大而紧迫,因为它关乎生命的奥秘。
而生命,又有什么比它更加珍贵和值得探究
离离捧着冷掉的咖啡壶,缓步走到装有母亲遗体的巨大玻璃罐前。十几年来,徐以秾研究如何保存母亲的遗体,让她的器官组织能够维持活性,为日后的药物实验提供宝贵的细胞培养材料。
由于这一设想太过超前,徐以秾走了不少弯路,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明确了研究方向。
离离仔细钻研父亲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在其中补充自己的思路和创新点。
摊开在书桌上的解剖学图谱,清晰展示了人体器官的精妙结构。离离凝神细看,思索着如何针对性地维持不同组织的鲜活性。
这段时间李天唯由于心不在此,机器运转出了点问题,她冷静地排查仪器的运转状况,小心调节各项参数,力求为母亲的遗体恢复到最理想的环境。
仪器嗡嗡作响,跳动的数据反馈着实时的生物活性信号,离离轻松解决了相对简单的环境问题,但她明白,无论调节得多么精密,都难以延缓母亲遗体不断衰败的事实。
现代医学的干预已经到了极致,一旦突破平衡点,等待他们的只会是一具急速腐坏的躯体。
角落的冷藏柜里,一排排细胞培养皿整齐排列。那是爸爸从母亲体内采集的各种组织细胞,它们静静地沉睡着,等待着在未来药物筛选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离离取出一皿细胞,移至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承载着母亲独特的基因密码,在培养基中缓缓生长、分裂,
然而,当放大倍数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镜下的画面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离离意识到,要进一步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过程,现有的仪器分辨率还远远不够。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脑海中闪现——如果能研制出倍数更高、成像更清晰的显微镜,……
但是这个设想过于大胆,离离几乎是立刻就否定了,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人类的有限精力,
俗话说得好,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喂,爸,你有更高的显微镜吗?我们家这个需要更新换代了。”离离拨通了徐以秾的电话。
千里之外的重庆,徐以秾正准备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听到女儿的问题,他答道:"那已经是目前可以引进的最先进的型号了。"
"可镜下的画面还是很模糊啊。"离离有些失望。
“那个,礼月那边——”徐以秾话还没说完,就被离离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