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灵异事件 故事 > 第1章 十三人(第1页)

第1章 十三人(第1页)

##第十三人

>奶奶坚持在年夜饭桌上摆十三副碗筷。

>“我们家明明只有十二口人呀。”我不解地问。

>她笑着摇头:“你小叔小时候饿,过年总得给他留个座。”

>可小叔四十年前就饿死了。

>当汤勺凭空悬在空碗上方搅动时,全家人都僵住了。

>女儿突然指着空椅子尖叫:“那个叔叔在吃鱼眼睛!”

---

窗外的景色在火车单调的哐当声中飞速倒退,化作模糊不清的灰黄幕布。远处零星的爆竹声闷闷传来,像隔着一层厚棉被,提醒我年关已至。车厢里弥漫着方便面和汗味混合的独特气息,我捏了捏眉心,试图驱散旅途的疲惫。

身旁的妻子林薇靠在我肩上,闭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阴影。女儿囡囡趴在小桌板上,涂涂画画,蜡笔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她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大房子,烟囱冒着浓烟,旁边站着几个火柴人。“爸爸,奶奶家的大灶台,火旺吗?”囡囡抬起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旺,肯定旺得很。”我摸摸她的头,心里也随着火车的前行,一点点被那遥远村落里的烟火气填满。奶奶佝偻着腰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锅里翻滚的腊肉香气,还有那间老宅,在记忆深处固执地散发着温暖的微光。归途的倦意似乎被这份期盼冲淡了些许。

下了火车,又转乘吱呀作响的破旧中巴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当那熟悉的、被岁月染成深褐色的老宅院门终于出现在视野里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给斑驳的土墙镶上了一圈黯淡的金边。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奶奶瘦小的身影几乎是扑了出来,布满褶皱的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像一朵风干后又骤然吸饱了水的菊花。

“回来啦!我的伟仔!薇薇!哎哟我的囡囡,快让太婆看看!”奶奶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又异常洪亮,干枯的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力道大得惊人。她身上有股老宅特有的、混合着陈年木头、干草药和灶灰的味道。

“妈!”林薇笑着应道,声音里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

“太婆!”囡囡清脆地喊着,扑进奶奶怀里。

院子里,父亲正沉默地从三轮车上卸下刚劈好的木柴,见到我们,也只是点点头,嘴角扯出一个很淡的弧度。二叔则围着油腻的围裙在临时搭起的露天灶台旁忙活,锅铲与铁锅碰撞出响亮的叮当声,浓郁的肉香和油脂的焦香霸道地弥漫开来,瞬间盖过了旅途的尘土味,直往人鼻子里钻。二婶笑着从堂屋迎出来,手里还沾着面粉,大概是在揉面。

“快进屋,快进屋!外头冷!”奶奶一手牵着囡囡,一手推着我的背,把我们往亮着昏黄灯光的堂屋里赶。堂屋中央,那张巨大的、漆面早已磨损斑驳的八仙桌已经摆开,桌面擦得锃亮,反射着顶上一盏白炽灯的光晕。桌上空荡荡的,等待着一年中最丰盛的那顿晚餐。

厨房是奶奶绝对的领地。她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在弥漫的蒸汽和油烟中穿梭。巨大的铁锅里炖着整只鸡,乳白色的汤翻滚着,咕嘟咕嘟冒泡;另一口锅里,裹着酱汁的红烧肉泛着诱人的油光;蒸笼叠得老高,白色蒸汽带着面食的甜香汹涌而出。奶奶的腰更弯了,动作却依然麻利,布满老年斑的手稳健地操持着锅铲。

“妈,别忙了,够多了!”林薇站在厨房门口,想帮忙又插不上手。

“不多不多!过年嘛!”奶奶头也不回,声音在锅铲的喧嚣中拔得很高,“一年到头就盼着你们回来吃顿团圆饭!”

堂屋里,人声渐渐鼎沸起来。三叔一家也到了,带着两个半大小子,屋里顿时充满了少年人精力过剩的喧闹。电视机里重播着昨晚的春晚,锣鼓喧天,主持人喜气洋洋的拜年声成了热闹的背景音。我帮着父亲和二叔把沉重的条凳围着八仙桌摆好。囡囡兴奋地在桌子和条凳之间钻来钻去,被二婶笑着抱到怀里。

终于,厨房里的交响乐渐入尾声。一道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菜肴被二叔、二婶、林薇接力般端上了桌。金黄酥脆的炸鱼,油亮诱人的红烧蹄髈,翠绿欲滴的炒青菜,晶莹剔透的腊味拼盘……八仙桌瞬间变得拥挤而丰盛,色彩和香气几乎要满溢出来。白瓷碗里盛满了晶莹的米饭,筷子整齐地搁在碗边。

我数了数座位和人头:父母、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我和林薇、囡囡。不多不少,正好十二口人。奶奶还在厨房里最后忙活着什么。

“开饭喽!”二叔一声吆喝,带着满足的笑意。孩子们欢呼着爬上凳子,大人们也笑着各自落座。我拉过一张条凳,准备坐下。

就在这时,奶奶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汤碗走了出来,浓郁的鱼汤香味瞬间压过了其他所有菜肴。她小心翼翼地把汤碗放在桌子中央,热气氤氲了她的脸。她直起腰,目光扫过已经坐得满满当当的桌子,浑浊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我看不懂的、近乎执拗的光。然后,她转身,走向角落里那个落满灰尘的旧碗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妈,人都齐了,您快坐下吃吧。”父亲招呼着。

奶奶没有应声。她踮起脚,费力地打开碗柜最上层的门,发出“嘎吱”一声刺耳的摩擦声。灰尘簌簌落下。她探手进去,摸索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样东西。

那是一只碗和一双筷子。

碗是旧式的青花瓷碗,边沿有几处不易察觉的磕碰小口,釉色温润,透着时光的包浆。筷子是陈年的象牙筷,颜色已经发暗发黄,尾端还缠着细细的、早已褪色的红线。这两样东西,与桌上其他崭新的白瓷碗和不锈钢筷子格格不入,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属于过去的阴郁气息。

在全家人的注视下,奶奶走到桌子空着的那一面——那里原本没有摆凳子。她极其认真地将那只青花碗和那双旧筷子放在空荡荡的桌面边缘,又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小小的、同样古旧的酱色醋碟,轻轻摆在碗旁。她的动作缓慢而虔诚,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最后,她甚至费力地拖过一张沉重的方凳,端端正正地放在了那只碗筷后面。

空凳,旧碗筷,突兀地杵在热闹丰盛的餐桌一角,像一个沉默的、不合时宜的问号。堂屋里原本喧腾的气氛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骤然安静了几分。春晚的背景音乐还在响着,此刻却显得格外吵闹而空洞。

“妈?”二婶的声音带着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这……这是给谁摆的?人都齐了呀。”

奶奶直起身,目光缓缓扫过我们每一个人的脸,最后落在那副孤零零的碗筷上。她布满沟壑的脸上浮现出一种近乎温柔的怀念,嘴角微微弯起,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给你小叔摆的。”

“小叔?”我愣住了,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角落被触动了一下,但旋即被更大的疑惑淹没,“哪个小叔?我们家……”我飞快地心算了一遍,“……不只有十二口人吗?”

三叔也皱起了眉头:“妈,您糊涂了?哪来的小叔?就我们哥仨啊。”他指了指父亲、二叔和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