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林疏桐语气平静,“但我不是为了质疑,是为了证明。”
“陆振邦那边一定会坐不住。”高律师顿了顿,“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林疏桐望向窗外,阳光洒进屋内,却照不透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秘密。
“那就让他主动跳出来吧。”她说。
与此同时,在陆氏集团顶楼的办公室里,陆景行正翻阅着刚刚传来的行业动态简报。
当他看到林疏桐提交的报告标题时,嘴角微微扬起。
私人律师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她这一招很狠,等于是在专业层面否定当年的结果,不仅动摇了陆家内部的立场,也给外界一个信号——赵工案,还有隐情。”
“她从来不是被动的人。”陆景行轻声说,“她是让真相自己浮出水面。”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整座城市在他脚下铺展开来,风从高处吹过,带来一丝凛冽的气息。
当晚,林疏桐回到公寓,刚洗完澡准备休息,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私人律师的名字。
“林小姐,情况有变。”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有人试图入侵你的邮箱,我们在服务器端设置了隔离层,成功拦截了一次数据窃取尝试。”
林疏桐心中一震,但她脸上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
“是谁干的?”她问。
“目前还无法追踪来源,手法非常隐蔽,而且目标明确——就是你这次提交的报告。”
她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开口:“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接下来要小心,对方不会善罢甘休。”律师提醒道。
“我明白。”林疏桐挂断电话,走向窗边,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夜色浓稠,城市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像是无数双窥探的眼睛。
她站在那里,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而现在,她正在把真相包装成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网,等着猎物自己走进来。
她轻轻一笑,
“游戏,才刚开始。”
数日后,建筑协会召开例行研讨会。
林疏桐受邀出席,并作为嘉宾分享了她在结构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她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尤其是那份提交至监管机构的报告,成为会议期间私下讨论的热点。
会后,一位年轻记者拦住了她。
“林女士,您是否承认这份报告是对当年‘赵工案’的一次翻案尝试?”
林疏桐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只是希望未来的建筑,能够少一些人为失误,多一些科学验证。”
记者还想追问,却被助理礼貌地打断。林疏桐转身离开,脚步稳健。
而她,只负责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
深夜,林疏桐独自坐在书房中,桌面上摊开几份图纸和数据分析表。
她拿起笔,在其中一份图稿上勾勒修改线,眼神专注而冷静。
这是她根据之前发现的伪造图纸所推导出的另一个版本——一份更具迷惑性的结构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看似严谨、逻辑清晰,甚至能误导专业人士做出错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