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晋末芳华 笔趣阁 > 第八十一章 家族如网难脱身(第1页)

第八十一章 家族如网难脱身(第1页)

王谧看过去,见那枚金钱精光闪闪,和彼时的铜五铢钱大小差不多,笑道:“这真是稀罕玩意,我也是第一次见。”

东晋时期货币混乱,官方并不铸钱,而是沿用前朝政权发行的货币,这一方面是因为货币中的铜和实际市值相差不大,二是因为东晋朝廷的领地内,产铜的情况并不乐观,贸然开启铸币,反而适得其反。

换句话说,在朝廷并不能强力控制钱币原料产地的情况下,如果将钱币投入市场流通,便要受到私铸钱币,以及铸币原料买卖的冲击,导致币值崩溃。

这种情况在后世历史上就发生过,明清时期因为西方发现美洲大陆,从而大量白银流入华夏,在缓解了华夏缺银的窘况同时,也伴生引出另外一个隐患,便是非官方渠道走私进来的白银日渐增多,大大破坏了市场。

彼时张居正币改,主要举措之一,便是用银子代替粮食征税,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却造成了南北之间的分裂。

因为明朝海禁形同虚设,南方地主商人多通过走私囤积了大量的银,自然是乐于支持这种政策。

而北方商人地主,则是因为缺少获取银的手段,只能变卖粮食甚至田地,自然是从中利益受损,所以这种政策在短短几十年内,就造成了北方大地主因对朝廷不满,选择通敌投满,而南方士族趁机敛财,变相加速了明朝灭

亡。

货币政策是受多个因素牵动的复杂社会行为,身处现代社会的国家尚且因为看不明白其中规律而利益受损,更不用说尚不清楚运作原理的古人了。

从唐宋到明清,皆是深受货币原料其害,而东晋却是个神奇的时期,其货币市场崩溃,只得沿袭自魏国的,回归原始的以物易物政策。

这是因为魏晋几乎没有掌握云南四川等重要产铜地,铜币原料极度缺乏,无法支撑铸币,于是便干脆自暴自弃,但这反而歪打正着,将货币市场通过和一件重要的商品挂钩,从而将稳定了流通贸易。

这便是丝绢。

男耕女织,要说男性生产的是粮食,女性生产的便是布匹丝绢,近半的社会劳动力投入到纺织中去,得到的相对公平衡量劳动时间和产出的产品,用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的物,从质和量上,都能足以保证市场交换的稳定

运行。

于是丝绢变成了市面上最为通用的货币,除了分割后无法恢复外,在当前局面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在这种无为而治的朝廷行为下,反而避开了货币原料这个大坑,从而让社会仍然保持正常运转。

而其中也有特例,毕竟布匹体积大,不容易携带,且价值量不高,虽然有之前流通的铜币辅助,但对于士族来说,进行大宗买卖时,还是不够方便。

于是世家大族,有铸造金子作钱,号金五铢,以为交易之用,桓秀婢女放下的钱堆中,就有几个金五铢,其价值算起来,一个至少有几十贯了。

映葵眼睛发亮,“郎君的画,竟然如此值钱,要是多来些人,我们岂不是要暴富了?”

青柳失笑道:“那是桓家女郎给郎君的谢礼,其他士族哪有那么豪奢。”

“不过说起来,郎君要是真的娶了桓家女郎,下半辈子可就吃穿不愁了。”

王谧失笑道:“青柳,你倒是学会取笑我了。”

“桓家如日中天,求娶的人只怕都排到建康码头了,哪轮得到我。

映葵咋舌道:“你们真是敢想,那可是桓家啊。”

老白正好进来,嘿了一声,“桓家怎么了,郎君祖父尚在的时候,哪轮到桓氏为座上宾了?”

映葵个性活泼,这些日子和老白已经很熟了,闻言不屑道:“老白真会吹牛!”

“郎君祖父那么厉害,还会在这里开店?”

翠影却是拉了拉映葵,轻声道:“奴早知道郎君出身不凡了。”

“光那日在船上辩倒一众士子的风采,又岂能是寻常人物?”

映葵惊讶道:“啊?”

“那不是因为郎君胆子大吗?”

王谧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这事情没这么复杂,只不过当时觉得,你们不该无辜替人受死,仅此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