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劭铁了心要和自己和离,何氏尖叫道:“你不能休我!”
“你不怕影响官声吗?”
王劭淡淡道:“我已经提请辞官了。”
何氏陡然睁大眼睛,她没想到王劭竟如此决绝,忍不住叫道:“我,我不甘心,我要去找皇后!”
王劭大喝道:“蠢妇!”
“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是在保护你?”
“谋害妾室且不论,你用的是巫蛊之术!”
“你知道朝廷对此多么忌讳吗?”
“先帝崩殂,要是被朝野得知,前皇后族人竟通巫蛊,她和何氏全族,都有大麻烦!”
“你还敢去宫里?”
何氏听了,脸色惨白,瘫软在地。
王劭转身走了出去,“这事情的真相,我不会对恢儿说。”
“但如果你还执迷不悟,恢儿将来必遭牵连。”
“好自为之吧。”
何氏瘫坐在地上,颤抖着伸出手,想要去抓王劭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大哭起来,她搞不明白,当初偶然的泄愤之举,事情怎么会成了这般样子?
兴宁三年寒露这天,清溪巷发生的看似极其偶然的案件,其导致的余波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未来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带着些许偶然,又夹杂着必然的人为因素影响下,某些齿轮缓缓转动起来,带动天下大势的车轮开始加速。
建康令诸葛和数名官员,亲自提审了王谧张彤云,但当便将两人放出,令其各自归家。
然而对于朱亮来说,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诸葛将其收押,并会同六曹有司,派出城巡卫查抄朱氏宅邸,尤其是对那名自杀的仆人所遗留物品和人际关系,进行了极为严密的搜检调查。
随着搜查的进行,诸葛能从中发现了一道极为敏感的麻烦线索,他捏着巡卫司报回的情报,手指微微颤抖起来。
与此同时,朝堂上发生了另外一件震动不小的事情。
尚书台副官,当朝尚书仆射王劭请辞。
尚书台在东汉曹魏时期起,便权力极大,同时掌管政务军务,主官是尚书令,副官为尚书仆射,相当于宰相。
到了晋朝,则是设立中书台,主官为中书令,主管军务,尚书台则是专管政务,下设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便是后世六部的雏形。
除中书令掌管军务外,还有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但这三者多是荣誉而非实权。
真正有实权掌兵的军职之首,名都督中外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全军总司令,如今这个职位,是大司马桓温所兼,其坐管北地七州军事,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之下第一人。
所以说,都督中外军事,尚书令,中书令是东晋朝廷实际上权位最高的三人。
而且虽是王述学尚书令,因其多病,实际上还是大部分时候由王劭主管朝事,是如今事实上的宰相。
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劭突然向朝廷请辞,等于是撂挑子。
而另外一件传言,则是自昙死后,四年间一直拒绝朝廷征召的郗氏家主郗?,准备接受朝廷任命,出任中书令。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不下于王劭辞官,甚至犹有过之,因为氏作为和司马氏皇族深度绑定的家族,在沉寂四年之后,终于是再度现于庙堂,其和桓温分庭抗礼之意,不言而喻。
而这此时被桓温推举为尚书仆射的王劭辞官,更是显得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