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禅与草原孩童的问答,出现在大汉旬报之上后,
引起一场举国范围关于汉夷之变的大讨论。
这也是刘禅所希望的,有些道理,只有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记得最牢固。
他希望将这个答案深深植入每个大汉子民的心中。
当众人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刘禅已经回到了洛阳。
当与诸葛丞相会面之时,诸葛丞相行礼道:
“陛下大破拓拔部鲜卑于大漠,饮马于北海之滨,如此丰功伟业,当为陛下贺!”
刘禅沉稳了许多,扶起诸葛丞相道:
“能有如此战绩,全靠相父后方调度得力,力保北疆粮草物资源源不断。
此众位将士之功,朕只是随行罢了。”
诸葛亮对于刘禅不居功的行为早已习惯,他询问道:
“青徐侵袭频率已经越来越少,国内逃亡东吴的那些世家宗族数量近来也基本没有了。
臣按照陛下吩咐,对于这些逃亡世家宗族不设任何限制,就连携带的钱财也不加阻拦,
不知陛下为何如何宽待他们?”
刘禅冷笑道:
“屋子打扫干净,才好迎接客人。
这些人留着,总归是不安定因素,朕也不能无凭无据就治罪。
既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去往想去的地方,比如他们心心念念对世家倍加优待的东吴。
现在,那些心有不甘的世家豪族,恨不得把朕比作王莽,就盼着孙十万可以守住长江天险,
期望孙十万能够挡住朕统一天下的脚步,他们继续世家的优渥生活。
痴人说梦罢了!”
虽然已是冬季,诸葛亮还是习惯性地扇了扇鹅羽扇,他用手指点了点舆图上的江东位置,询问道:
“陛下决定好了?”
刘禅点点头道:
“既然北疆已经平定,就没必要留着孙十万了!
相父可愿随朕去一趟江东,故地重游一番?”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陛下,无论气度还是容貌,越来越像先帝,眼眶微红,用鹅羽扇搭在手上行礼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
建业吴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