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等弟子连忙慌得行礼。
此时的猴儿,终于是明白了过来,连忙叩首道:“弟子知错矣。”
“好猴儿,如今你道果已成,神通得证,且去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周承话音落下,刚刚还不停叩首的猴儿面色大变,声音颤斗的问道:“祖师,可是要逐弟子?”
“此番下山,多行善事,少作骄狂,须知一个修心养性,去吧。”
周承话音落下,轻轻挥手,顿时猴儿便消失在原地。
而后周承又看向那暗戳戳挑事的弟子。
“易见,你也是个灵俐聪慧的,可却心思不正,算计师兄弟。你且说,你刚刚为何说出那般话,抱着什么心思?”
“弟子,弟子”
周承冷哼一声,道:“收回你的字辈,从此不是太易门下,且下山去。”
说完,那道号易见的中年弟子脸色一白,连忙打算开口辩解,就倏然发现眼前模糊了一瞬,待恢复过来,早已经不是太易洞天之中。
而后周承看向众等弟子:“汝等,虽非我所收的弟子,但尽皆一视同仁。”
“那初始真解,不传文本,不立经书,岂是寻常能人悟得?”
“但凡汝等有悟空的悟性,为师没有什么是不能传授你们的。”
“既是修行的,便忌一个心浮气躁,都散去吧,多读经典,潜灵养真,早日成一个金丹正果,长生大道。”
闻言,大师兄法家圣人易非子躬身行礼:“谨遵祖师教悔。”
论心性,这前世的法家圣人,今世的群贤之首,乃是一顶一的高,到底是荀子的嫡传,七圣之一。
所谓七圣,乃百家诸子中影响力最大的七位。
儒家占据三席,为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和法家韩非子各占一席。
剩下两个席位,自然是道家老、庄二圣。
“易非,我观猴儿,将惹来因果,你且持我法宝,往地府一行,同地藏尊者论法三年吧。”
周承说话间,便有万道交织,虚空造物,化一玉如意,落在易非子怀中。
“遵祖师法谕,弟子去矣。”
易非躬身见礼,而后纵起陆地金光,须臾间便是二十四万里。
山间凉亭,周承收回目光,看向身侧的二女。
“猴儿挺乖的,就是有些膨胀,不加以教悔,难免日后吃苦。”
太微华想到猴儿未来被套上箍儿,想到自己降心猿时期修的那紧箍法,一时间有些感同身受。
虞韵反驳道:“修行本就如此,人教人教不会,还得是自己吃苦了,才知道利害。”
太微华轻哼一声:“我说什么你都反驳是吧?”
“我说的可有错?”虞韵认真道。
太微华闻言,顿时不说话了。
且说猴儿,被周承送下山来,再见不到那巍巍太易山,峨峨初始峰,更是不止自身在山门的哪个方位,只得垂泪拜四方。
拜完之后,悟空便乘着日精,纵起日光遁,须臾间跨越五洲四海,归去花果山。
且说好猴王,一回花果山中,就剿了那占据家园的混世魔王,操练猴子猴孙,传授武艺兵法,却少一个兵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