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卫羡算差了一步,反倒给为魏国朝堂留下了无尽祸患。
思索片刻之后,卫冉道:
“孔爱卿,你先行退下,此事容我在考虑考虑。”
孔流离去之后,卫羡马不停蹄的又召见了辅政大臣吴名。
“吴爱卿,想来你也知道我召你来此的目的吧。”
吴名已经上书两次,只是每一次都石城大海,今日当面,自是要说清其中利害关系。
“陛下,澹州之事,臣以为还是撤兵为上。”
“如今沿海倭寇猖獗,当把防御重点放在东部沿海,而不为一时之气,去与北玄开战。”
“陛下当把格局放大,北玄能放弃澹州,全力对付北方蛮族,我东魏何尝不可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对抗外族,向来是最能凝聚人心的。”
听着吴名的说教之词,卫冉心中极为不爽。
论地位,他是君,吴名是臣。
论年龄,他稍长,吴名稍幼。
无论从哪方面讲,吴名都不该用这般说教的语气与他说话。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他懂,可他毕竟是皇帝,堂堂一国之君。
就算是自己的老师严谨与自己说话,都得放低姿态,毕恭毕敬。
这也是吴名和君朔的最大不同。
君朔说话,向来以玩笑形式,丝毫不给人一种强势的感觉。
即使有时他也与顾浔没大没小,可始终把握着分寸。
其次便是顾浔不是卫冉,顾浔肚量能装下几个卫冉。
“吴大人的意思是让朕将已经得到的澹州拱手相让。”
“那岂不是说先前朕的决定是错误的?”
吴名微微躬身道:
“陛下从一开始便不该出兵,不然也不至于陷入当下这般进退两难的局面。”
似乎意识到此话不妥,吴名又补充了一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及时回头,方能将受损失降最低。”
卫冉先前还能勉强绷住笑脸,此刻彻底阴沉下来。
吴名察觉到了卫冉脸色变化,放低些许姿态道:
“陛下,微臣之言或许不好听,可微臣真是从朝廷利益出,事事为魏国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