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公公摇头一边叹气,叹息吴名性子太过刚直。
“唉,吴名呀吴名,即使你是张子良,可陛下也不是赵牧呐。”
“何况即使他谋圣张子良,也甘愿为了赵牧自囚北境,你怎就不知变通呢?”
他不否认吴名的能力,就以先帝当初听从的谏言推行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使得魏国已经有焕然一新的初兆。
满身才华,一身傲骨,那是书中典故模范。
可对于庙堂来说,需要更多的是有能力且知进退之人。
“先帝呀,你将吴名留给陛下,究竟是对是错呢?”
李公公此刻都迷茫了。
或许是登上了皇位,急切建功立业的的缘故,他现陛下心胸越狭隘。
比之当年的太子,大有一种判若两人的错觉。
思虑再三之后,李公公毅然决然走向卫冉所在的宫殿。
看着跪在地上头花白的老太监,卫冉急忙上前搀扶。
“李公公,你这是”
“陛下,老奴如今年事已高,难以侍奉左右,加之人老思乡越重,故而想要请辞归乡。”
听到李公公要请辞,卫冉眼中浮现一抹诧异。
这位老奴才侍奉先皇多年,对于卫家忠心耿耿,他自是不愿其离去。
“李公公,你侍奉父皇多年,最是了解朝中大小事务,你若是离去,朕必会手忙脚乱。”
“若是你实在想念家乡的紧,朕特许你回乡一年半载,好生修养上些日子。”
李公公依旧跪地不起。
“陛下,老奴离意已决,还望陛下念在老奴多年尽心尽力的份上,让老奴离去。”
“他日若是朝廷有需要老奴去死地方,陛下一道诏令,老奴不惜此命。”
见到到李公公如此之决绝,卫冉只得叹了一口气。
“好吧,朕准了,你赶快起来吧。”
起身后李公公道:
“如今老奴已经不是朝中宦官,有些话想与陛下说道说道。”
卫冉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对于这位帮了他无数次的老太监,他还是极为敬重的。
“你老请说。”
“陛下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你都懂。”
“我记得先帝曾说过一句话:身为君王,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不能只从他本身去看,而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