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冉一脸惊奇,外加些许恼怒道:
“你收留了东平王王次子陈利?”
一脸虚弱严谨轻轻点头,一脸忧国忧民道:
“我也是看陛下最近因为澹州之事焦头烂额,方才擅作主张的,还请陛下责罚。”
卫冉心中有些许不悦,严谨作为一个闲赋在家的老臣,私自收留陈利,不与他商量,多少是有些越界了。
不过听说是与澹州有关,他便勉强压下心中怒火。
“不知老师有何良策?”
严谨耐心分析道:
“对于澹州之事,朝中大臣有主张收回,并趁机报复北玄的。”
“也有认为放弃澹州,先行收拾沿海倭寇的。”
“老臣认为,两者都有道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厚此薄彼。”
“故而,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如同南晋湘平王谢巩那般,扶植傀儡。”
卫冉不是愚笨之人,眼睛一亮,当即明白了严谨的意思。
“老师的意思是让刘琦将军撤出澹州,扶植陈利在澹州称王,伺机夺取北玄疆土?”
严谨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点点头夸赞道:
“陛下聪慧,一点就通。”
这就是严谨和吴名的不同之处,与卫冉进言之时,严谨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循循善诱,让卫冉去脑补正确答案。
而吴名的做法直接了当,没有丝毫拐弯抹角的直接道出答案。
如此一来,便给卫冉一种教他做事的错觉。
卫冉手指轻轻敲打桌子,并没有直接做决定,依旧习惯性的在心中瞻前顾后,利弊权衡了一番。
“若是真这般做的话,倒是能同时兼顾澹州和沿海。”
“刘琦将军已经不止一次进言要去沿海剿灭倭寇,若是让陈利顶替他,他便可率兵清剿倭寇。”
“澹州原本就是被东平王所占领,有陈利接手澹州对抗北玄,倒也合情合理。”
“是倒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是怕陈利将来做大做强,不受控制。”
严谨安慰道:
“此事陛下无需太过担心,陈利不过是一傀儡,没有朝廷物资支援,他独木难支。”
“何况顾邺能绝地翻盘,除掉陈姝,也绝非简单之人,陈利未必能玩过他。”
卫冉跟着严谨的思路,接过话道:
“放陈利在澹州,若是他能有所建树,夺回东平三州的其余两州,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
“即使他一事无成,毫无建树,至少也能恶心北玄,消耗北玄兵力物力,制约北玄东扩。”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卫冉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父皇临终前疯狂打压严党势力,使得兵权大部分落到了刘琦手中。
刘琦能效忠父皇,可未必能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
扶持陈利,也可以壮大自己手中的兵权,制衡刘琦。
“陛下远见,扶持陈利总归是利大于弊。”
卫冉眯了眯眼睛,依旧没有下定决心。
“此事容朕在思虑思虑。”
“至于陈利,你且将其留在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