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lauss法检测的fib需要结构正常,并有一定含量,因此,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应考虑改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i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等免疫检测手段。
1。尽量一针见血,不要淤血和气泡,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
2。用对凝血因子无激活作用的塑料制品或经硅化的玻璃器皿收集标本。
3。抗凝剂使用枸橼酸钠,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严格按9:1混合均匀。
4。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并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机制。
5。采完血后应拔掉针头,沿管壁将血液缓缓注入试管,要避免产生气泡,因为泡沫可以使fib变性。
血浆凝血因子8筛选试验
(plasmafactor8lscreeningtest)
在24h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定性法)。
试验中使用的氯化钙必须新鲜配制,这是防止出现假阴性的关键。
纤维蛋白凝块在24h内,尤其在2h内完全溶解,表示凝血因子8有先天或获得性严重缺乏。1先天性减少: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缺乏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基因携带者、先天性b亚单位缺乏症。2后天性减少:见于产生凝血因子8抑制物、dic、肝脏疾病。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
elisa法:500~2000ul
1。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减低见于:
(1)先天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vwf质或量异常。
(2)获得性疾病:1产生抗vwf抗体,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淋巴增殖性疾病。2vwf结构异常,见于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增高见于:
(1)血管内皮损伤,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
(2)高凝状态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尿毒症等。
(3)其他如大手术后、糖尿病、高脂血症、dic等。还可见于剧烈运动后、高原反应等应激状态时。
1。对vwf含量过高的标本,应再稀释后测定。
2。肿瘤生长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内皮细胞的刺激可造成vwf在血中的量和结构改变,更会影响免疫分析测定的结果。
1。尽量一针见血,不要淤血和气泡,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
2。用对凝血因子无激活作用的塑料制品或经硅化的玻璃器皿收集标本。
3。枸橼酸钠抗凝剂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活化,应选用抗凝剂+抗聚剂的抗凝剂,通常选用ctad液。
血浆d-二聚体(plasmad-dimer,dd)
定性:阴性(凝集法)
定量:
1。待检血浆用枸橼酸钠、edta和肝素等抗凝均可,但抗凝剂量不应超过血总体积的lo%。
2。待检血浆在室温保存8h或4c保存4d,d-二聚体含量基本不变,若需长期保存,可置-20c保存,临检时置37c水浴中快速复溶。
1。d-二聚体反映高凝状态以后的纤溶,故可以鉴别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在原发纤溶症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则显著增高。见于dic继发纤溶亢进、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先兆子痫、冠心病、慢性肾病等。
2。当d-二聚体
3。随年龄增长,d-二聚体有增高的趋势。
4。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时,d-二聚体也会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