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豪乔小体: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显微镜计数法
1成人:0。008~0。02或(28~75)x109l。2新生儿0。02~0。06。
2。仪器法
表1-3网织红细胞检测参数参考值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急性失血性贫血)及经相应药物治疗有效时;急性溶血时可达0。6~0。8;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可达高峰,两w后可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缺血性贫血使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2)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时。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
2。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d,如ret大于15x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小于15x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3。网织红细胞其他有关参数的意义
(1)lfr和hfr: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例如:溶血性贫血时,ret、lfr和hfr明显增高;肾性贫血患者,hfr上升,lfr下降,ret不增高。
(2)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多发性骨髓瘤,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ret绝对值正常。rmi降低通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红细胞贫血。
(3)mfr+hfr:mfr+hfr称为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比率(irf)。肿瘤患者在化疗进程中,当骨髓受抑制时,irf减低先于wbc与plt的数目减低;化疗间歇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时,irf总数增高先于wbc与plt。irf增高是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
应严格使用edta盐抗凝静脉血,不能用肝素或枸橼酸盐抗凝;抽血量准确,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注意切勿用力振摇,以免造成标本溶血,标本抽取后及时送检。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1。魏氏法。1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nh。3>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4儿童o~10mmh。
2。潘氏法。成人:男性0~10mmh,女性0~12mmh。
1。生理性变化
(1)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低血沉减慢,12岁以下的儿童血沉可略快。
(2)妇女月经期和妊娠3m后血沉可加快。
(3)老年人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血沉可加快,可达30mmh。
2。病理性变化
(1)急性细菌性炎症常于感染后2~3d见血沉增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心肌梗死时常于发病后3~4d血沉增快,持续1~3w,心绞痛时血沉正常。
(3)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者血沉正常。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或治疗较彻底时血沉可趋于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血沉明显增快,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肝硬化、慢性肾炎也见血沉增快。
(5)贫血(hgb
(6)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沉亦可增快。
(7)血沉减慢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时,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ic晚期。
采用枸橼酸盐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严格防止凝血并于采血后2h内检测完毕。
点彩红细胞(basiphilicstippling)
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的rna在染色时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此种红细胞称为点彩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