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想要修整,可以顺着这条大道去四海街,那里有许多客栈和租住的房子。”
宫人随从和跟在后面的官员们,都拉着顿蹄,或甩头的马儿,望向皇帝。
皇帝朝后看去,一时未理巡逻队员。
戴红袖箍的大娘扬高了嗓门招呼他们:“来,咱们往里走一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顺畅,也要为人留出顺畅的路!”
皇帝和诸位官员猛然扭头,不约而同的望向大娘。
一位铲粪的大娘,刚才在用论语劝导他们?!
“你竟然知道《论语》?”一位官员过于震惊,心中的疑问脱口而出。
他们理解话里的意思,大娘很高兴。但他们看不起大娘身为河湾村一员的文化水平与素养,大娘不开心。
这些外来人就是太大惊小怪了些!
大娘淡淡道:“我不过是听人念过几句,瞎用罢了。诸位,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咱们都要珍惜光阴。
大家既然来了,不妨好好赏一赏我们河湾村的风景,或者去图书馆读几本书,莫要堵在这里,浪费了大好光阴。”
众人瞠目结舌,在巡逻队员的引领下,恍恍惚惚的往里走。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是陶渊明的诗句。
一位在村口铲粪的大娘,竟然不仅会背《论语》,还知晓诗词,信手拈来?!
那他们家中不爱读书,不成器的子孙,岂不是还比不上河湾村村口铲粪的大娘?!
皇帝和官员们心中震撼,久久难平,骑在马上,仍然满脑子的不可思议。
乔装打扮,混入人群的侍卫,见皇帝心不在焉,个个精神紧张。
他们时刻注意着皇帝的安危,警惕地戒备着皇帝周围所有人,生怕有人跳出来刺杀皇帝。
笔直漂亮的街道上,行人言笑晏晏,一片和乐。
可侍卫们总觉得心头隐隐发毛,他们警觉的四下张望。
街道上,挑着担子的百姓,赶着马车的行商,背着书箱的儿郎,结伴而行的姑娘,踩着滑板的娃娃,吆喝娃娃注意安全的红袖箍村民,一切都再正常不过。
就连他们重点注意的,拿着棍棒的巡逻人员,也没什么问题,在兢兢业业的维持秩序。
临街的人家,有妇人坐在窗边纺线;有老人家坐在门口编着筐子,唠嗑晒太阳;有小娃娃背个奇奇怪怪的背包,举个小风车,欢快的高声尖叫着,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一切都非常安详和乐,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感觉身上隐隐发凉。
真是邪了门了!不会有潜藏的刺客吧?
村头唠嗑的老人们撩起苍老的眼皮,瞧他们一眼,招来玩风车的小娃娃,递给他一块糖,让他告诉巡逻队员。
有贼人混进来了!
第363章放什么肆放
巡逻队员收到消息,揉揉小娃娃的脑袋,让他告诉大家,不用担心。他们巡逻队也是分明暗两队的,已经在盯着那些人了。
那些人的身形和走路姿势一看就是练过的悍勇之徒,藏在人群当中,四下打量,眼冒精光。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百姓!
以为穿件寻常布衣,就能瞒过他们这些巡逻人员吗?!
他们已经做好了面对悍匪的准备!不过,眼下要先瞧瞧他们具体有多少人?
乔装打扮的侍卫们提心吊胆的护着皇帝,前往四海街。他们当中已经有人快马加鞭的赶来,提前订了住处。
皇帝被铲粪大娘震了一遭,心中对河湾村成为经济中心,村民弃农从商的喷薄怒意,就像是被人捏住的气球,忽然陷了下去。
街上人多,骑着马,走的也不快。他干脆下了马,把缰绳扔给随行的太监。自己背着手,根据路牌的指引,直往田中去。
他倒要看看,在百姓们都觉得做生意比种地轻松,比种地挣钱的村中,能把地种成个什么模样?
宫人和官员们连忙跟上。
一行人穿过屋舍花树,无暇赏景,直奔地头。
大片大片绿色的麦田映入眼帘,在微风中微微起伏,犹如绿色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