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已经十分注意,但多少还是会有些口音。
因此,在初来京城的那段时间里,他们还请了一个伙计,而他们两人则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等后来两人终于改了口音之后,才将那个伙计辞了。
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人多的地方就更加容易露出破绽。
所以,他们能打听到的消息十分有限。
徐镖头最终也只能微微一叹,他让两人若是想起来什么,就立刻通知自己。
在徐镖头离开之前,他让人今晚准备的饭菜丰盛一些,再打两壶酒冰镇起来。
用他的话说,既然两人愿意合作,那自己就请他们喝酒!
那两人听了自然是十分高兴。
他们来自北周,对他们来说,喝酒吃肉乃是一大快事。
而且,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根本没人能抵抗冰镇的美酒。
虽说在京城,能用得起冰窖的并不多,但对于万通镖局来说,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在徐镖头准备离开的时候,那其中一人倒是想到了什么,立刻将徐镖头叫住了。
他告诉徐镖头,之前有次去见史苏平的时候,正好有个下人来找史苏平,说是买炭的事。
在每年夏天的时候,朝廷会拨一笔银子给官员,用来买冰解暑。
到了冬天的时候,朝廷又会拨一笔银子,让官员买炭取暖。
但实际上,朝廷拨的银子十分有限,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夏天和冬天。
因此,各地的官员会层层行贿,称其为冰敬和炭敬。
而朝廷对此,也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史苏平身为朝廷的一品大员,每年的冰敬和炭敬自然不是小数目。
而他每年也会买冰买炭。
一般来说,这些官员都是夏天买冰,冬天买炭。
在京城也有不少做这种买卖的商贩。
冰块自然大多来自京城一带的冰窖,毕竟,若是离得太远,恐怕还没等送到就已经化了。
但炭火多少还是有些不太一样。
虽然京城也有做炭火买卖的商贩,但也有一些官员会从其他地方买炭,比如山西。
因为山西的炭名声在外,烧得最旺,价格也便宜。
而且,山西离京城也不算远,所以京城有不少达官显贵,在入秋之后就派人去山西,一车一车地把炭运到京城。
史苏平每年也都会从山西买炭,可是,他那次去见史苏平的时候是在春末,史苏平就已经吩咐下人去山西买炭。
史苏平当时倒是也解释,说是这个春夏两季的炭最便宜,等入了秋,炭的价格会贵一些,而且买的人多,可能还会耽搁,所以他在春夏两季的时候,就会派人去买炭,如此的话,天一冷就有炭了。
这样的解释倒也说得过去。
可是,后来他再去找史苏平,就再也没有见过之前那个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