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天生不是做官的命手机 > 第107章(第2页)

第107章(第2页)

&ldo;是啊,父皇年纪大了。&rdo;郯王叹气说。

郯王突然问林清,说:&ldo;先生,您说,万一父皇…谁最有可能…&rdo;

林清皱着眉想了想,说:&ldo;这个先生我真看不出来。&rdo;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都在猜测圣上是因为偏爱文贵妃,偏爱代王才迟迟不肯立太子,可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其实圣上就是不想立太子,代王不过是圣上的一个借口。

郯王也知道这个大概除了他父皇本人知道,别人谁都猜不准,就问林清:&ldo;那你说万一我那三个哥哥中的一个登基,我该怎么办?&rdo;

林清想都不用想,直接说:&ldo;如果其中一位殿下登基,殿下应该立刻写一份贺表,亲自去恭贺新君。&rdo;

&ldo;为什么?&rdo;郯王问道。

&ldo;当然是去露脸啊,殿下想想,那三位殿下现在已经斗的快老死不相往来了,其实一位登基,另外两位肯定心中有怨气,殿下这时候去诚心诚意的祝贺,新帝哪怕为了手足情深的好名声,也会对殿下大加赞扬,然后多给赏赐。&rdo;林清说道。

郯王听了,顿时笑了,说:&ldo;先生总是这么实在。&rdo;

&ldo;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能有实际的好处,殿下管他谁登基干嘛。&rdo;林清说道。

&ldo;也对,反正我已经就藩,也轮不到我&rdo;郯王叹气道:&ldo;不过还是希望父皇能长寿一些,在父皇手底下,总比在某个皇兄手底下强。&rdo;

林清听了点点头,这倒是真的,亲爹再怎么差,都比兄弟要自在。

林清处理完贺礼的事,就开始帮郯王处理府中的公务,不过林清发现郯王对处理政务还是蛮有天赋的,他走的这一个月,郯王不仅把封地上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抽空还出去体察体察民情,看看自己分的三千户食邑怎么样了。

&ldo;殿下想买些耕牛?&rdo;林清问道。

郯王说:&ldo;从宋朝起,南方就实行精耕细作,所以粮食收成极好,后来北方也渐渐推行,我看了前朝的典籍,那是北方的收成,要比现在多三成。&rdo;

林清点点头,说:&ldo;确实如此,当时北方人口多,劳力充足,田地却有数,所以百姓大多精耕细作,以便多产粮食,可前朝末年,外族入侵,北方男丁十不存一,哪怕经过这些年修养生息,也还是田多人少,所以现在北方大多不会精耕细作,毕竟同样的时间多种几亩,远比精耕细作划算。&rdo;

&ldo;不错,就是这样,因为人手不足,所以北方大多不会精耕细作,而且还有不少贫瘠的田地被荒置,&rdo;郯王说道:&ldo;我的封地不小,可是食邑才三千户,更是人手短缺的厉害。所以想着用府中的钱买一些耕牛,租给治下的农户。&rdo;

林清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有耕牛的话,干农活绝对快的多,并且更省力,不过还是提醒道:

&ldo;要是买了耕牛,肯定不可能一户一头,殿下最好和杨总管先考虑好租借或者分派的办法,省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rdo;林清说道。

&ldo;这是自然,&rdo;郯王点头说:&ldo;这个确实要提前考虑好,要不岂不是好心办坏事。&rdo;

林清看郯王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

郯王又和林清商讨了一会这些日子遇到的事,郯王说完,林清笑着说:&ldo;一个月不见殿下,感觉殿下变稳重了许多。&rdo;

郯王笑着说:&ldo;别人都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先生走了一个月,居然还觉得我和以前一样,那我岂不是落后了。&rdo;

&ldo;也对,&rdo;林清笑道。

&ldo;不过说句实话,以前先生教我如何处理事物,我也只是记在脑子里,如今用到时,才觉得受益匪浅,难怪当年先生教导我和林桓的时候,教的东西都不一样。&rdo;郯王感慨道。

&ldo;桓儿以后要科举,自然得学四书五经那一套,你是王爷,又不用科举,何必学那些,你只要学会如何处理政务就好了。&rdo;林清笑着说。

&ldo;就是如此,可惜当初小的时候,看先生不肯教我那一套,还觉得先生偏心。&rdo;郯王想起来,笑道。

林清想起郯王小时候,也笑道:&ldo;你当初非要学八股文,我不肯教,你就在地上耍赖不起来,后来我只好教你,如今可觉得浪费时间。&rdo;

郯王听了脸一红,说:&ldo;先生记忆力这么好,那么久的事也记得。&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