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李广投其所好,自然能在两边都留下美好印象,李陵将来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
他能为孙子做的助力,也只有这些了。
最后,李广郑重其事地叮嘱道:
"李陵,你务必记住一点,紧跟太子,也就是未来的陛下,万万不可首鼠两端,摇摆不定!"
"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这是李广经历坎坷一生后,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宝贵教训。
惨痛至极啊!
李广跌跌撞撞一生才悟出的道理,有些人早已心知肚明。
可惜,时不我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卫青虽然早就明白这个生存法则,却苦于无人可以传承。
三个儿子皆不成器,孙辈也只是差强人意,将来即便袭爵,也不过是个守成之辈,难成大器。
卫青仰望苍穹,喃喃自语道:
"等太子登基之后,我也该上疏告老了,能为儿孙留下更多遗泽总是好的。"
随着禅位大典的日期越来越近,长安城内那种微妙的气氛渐渐被浓厚的喜庆氛围所取代。
那些心有不甘的老臣们已经接受了现实。
早有谋划的老臣们则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选择了保持沉默,不发一言。
老臣们偃旗息鼓,长安城自然而然地成为新臣的天下!
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拱手相贺的场景,百姓庆贺仁德明君即将登基,官员庆祝自己即将高升。
人人喜笑颜开,欢欣鼓舞!
按照以往的惯例,新君继位本应是悲痛的日子。
即便内心不悲,也得表面装出一副痛彻心扉的模样。
因为新君继位,往往意味着上一位帝王已经驾崩!
但是这次情况截然不同!
当今陛下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先河,主动禅让皇位!
而且天子仍然活得好好的,生龙活虎!
因此,这次大典欢笑不必掩藏,欢庆也无碍礼法。
这本就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盛事!
长安城的热闹氛围在各番邦使节陆续抵达时达到了顶峰!
据说是陛下特意下旨,要求此次新君登基典礼必须隆重非凡,气势恢宏!
同时邀请万国来朝,以震慑周边宵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震慑效果如何尚未可知,但这"万国"的阵仗确实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因为这些"国",确实数量庞大!
韩、赵、卫、魏、楚、燕、陈、齐、鲁。。。
数都数不清!
这正是西域那些名存实亡的弹丸小国!
太子宫中,刘旦正在更换华丽的礼服,张让在一旁低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