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应该再去后宫走上一遭,多临幸几位美人,消解这一天的疲惫与烦闷。
望着老刘那意气风发的背影,刘旦忍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这建章宫原本可是他亲手规划建造的,自己这个真正的主人反而一日都未曾住过,就被老头子强行霸占了去!
呸,老不羞!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这般贪恋美色,真是不知老之将至!
关于老刘那惊人的体力与精力,刘旦早已耳闻多时,并不感到丝毫惊讶。
此人天生就是那种长寿之人,在漫长的大汉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超越他的寿命。
如今年事已高仍精力充沛,确实也算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说到长寿的皇帝,倒让刘旦想起了另一位同样以长寿着称的亲族。
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执政时间最长的诸侯王——刘胥!
不错,此人正是刘旦的亲生胞弟,广陵王刘胥。
历史记载他在位长达六十四年之久,比刘彻还要活得长,甚至活到了汉宣帝时期仍然活跃于朝野之间。
呵,刘旦轻笑一声,有这样一位长寿异常的兄弟镇守西域边疆,至少未来百年之内,西域稳如泰山,无需过多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旦并不会因胞弟的长寿而心生忌惮,因为……他自己的寿命将会更长!
如今,西域与漠北的诸侯王迁徙大计已经确定无疑,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给这些诸侯王们"掺沙子",彻底断绝他们聚集力量的可能性。
迁徙诸侯一事在外朝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许多聪明的大臣们早已猜测到了皇帝的意图。
如今建章宫的盛大宴会之后,各路诸侯王纷纷返回自己的封地,开始召集卫队准备迁徙,这一消息自然更加无法保密。
无论是早就猜到了这一策略,还是刚刚得知这一决定,所有朝臣得知此事后,无不由衷赞叹。
"陛下手段实在高明绝伦啊!"众臣发出由衷的感叹。
兵不血刃便轻松解决了困扰大汉几代帝王的诸侯王问题,没有引起任何社会动荡与混乱,这种政治手腕岂不是高明至极?
其实这也符合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结果。
当今陛下正值威望最隆之时,紧握朝廷大权,要拿捏那些早已被历代皇帝"阉割"得七七八八的诸侯王,简直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从此以后,七国之乱那样的大规模诸侯叛乱将永远成为历史,再也不会重演。
陛下如此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朝廷大臣们自然乐见其成,至少他们不必再充当皇帝与诸侯之间的马前卒,更不必替双方背黑锅了。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啊!
就这样,刘旦登基后的第一项重大政策——迁徙诸侯计划,开始顺利无比地推行开来。
诸侯王们各自返回封地,收拾行装,准备迁往边疆开启新的生活。
朝廷的各级官员则忙着划分土地疆界、分配人员资源,全力协助诸侯王们顺利迁徙。
整个大汉朝廷上下一片忙碌景象,犹如一个巨大而有序的蜂巢。
朝廷如此忙碌,民间百姓的生活同样受到了牵动,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而来。
近期皇家日报刊登的消息更是密集如雨,将陛下"掺沙子"的策略以各种委婉方式灌输给民众。
当然,这些深层次的政治算计绝不能直白地告诉百姓。
普通民众看到的永远只是陛下无与伦比的仁爱之心和宽厚之德,而绝非那些深藏于冰山之下的权谋算计。
幽州蓟县的聚贤茶馆内人头攒动,一片喧嚣热闹之景。
这间名为"聚贤"的小茶馆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取个吉利的招牌,一枚铜钱一碗粗茶的地方,哪有什么真正的贤士名流会光顾?
茶馆老板也从未奢望能吸引什么有钱有势的客人光临。
瞧那大堂之上,坐的全都是些衣着朴素的贫苦百姓,哪有半点富贵之相?
这些人花一文钱买一碗茶,就能在此坐上大半天,顺便听听朝廷最新政策,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咳咳,今日的皇家日报又讲述了分配土地的新政策,而且内容比以往更加详尽明确,咳咳。"读报的店伙计故作玄虚地清了清嗓子,却迟迟不肯继续往下读,惹得堂下一阵嘈杂催促。
"四哥儿,别卖关子了,快点读下去吧,我们的茶都点好了!"一位客人忍不住嚷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