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郡主死后,奇怪的是,平王府便再没女婴降生了。
直到第三代的平王世子妃,第一胎得了一个女儿,才算是打破了平王府没有女婴的传言。
而这好不容易盼来的孙女,极为得平太妃喜爱,即便还在襁褓里,却已经越过了众位哥哥,成了平太妃的心头宝。
元保儿到的时候,外面已经热热闹闹的来了不少人了,从那一排一排的轿子和马车,再到排着队捧着礼物的管事,就能看出来,现任平王即便已经与皇帝隔一服了,却依旧受皇帝看中。
这也不得不说平太妃教子有方,老平王是个不顶事的,而现任平王与其弟弟能在京城里得到敬重,自然是平太妃的功劳。
大门口早有等着的人了,那人见来了个骑在骏马上的姑娘,便知是东元的公主了,赶忙笑着迎了上来。
元保儿刚下马,只见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了过来,看着周身的穿着,应该是主子身边有体面的人。
等元保儿跟着那婆子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穿堂而过,便见一间小小的三间厅房。
走过厅房便到了后面的正房大院,五间上房错落有致,周围是穿山游廊香坊,四周皆是雕梁画栋,颇为精致,倒是与东元的格局有些相似。
那引路的嬷嬷见元保儿若有所思的样子,笑眯眯的解释道:“公主有所不知,昔日老平王为了迎娶太妃,将府里特意按照咱们东元的风格重新翻新了一场。”
这话里,便是透露了自己乃是太妃身边伺候的嬷嬷,该是当初一起从东元跟来的,又告诉了元保儿,太妃与老平王并不似外人说的那般,反倒是颇为恩爱。另一个意思,也是想告诉元保儿,和亲来也不一定是坏事。
显然,这不是眼前的嬷嬷能自作主张的,怕是太妃的意思,还未见,元保儿已然对太妃颇为亲近了。
等元保儿进了正堂,只见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君坐在棕红洋毯上,靠着赤金绣花软枕,周围坐满了人,靠着平太妃的多是与太妃同辈的人,再下面就是一些有品级的夫人及其媳妇了,倒是没有几个年轻的小姑娘。
想是平太妃不想拘着那些年轻的姑娘在身边陪一群大人说话,就让她们自己玩去了。
平太妃虽已是古稀之年,却不像宫里的太后那般装模作样,反而一副慈祥和蔼的模样,头发银白,却精神矍铄。
见到元保儿进来,平太妃便笑着道:“可算是来了,快过来坐,和我这老婆子说说话。”
元保儿笑着上前与平太妃请了安,从善如流的坐在了平太妃手边拍着的位置上。
“当初我走的时候,你皇祖母也不过你这年纪,刚才乍一看,就像是看到了你皇祖母年轻时的样子呢。”平太妃拉着元保儿的手,亲昵道。
元保儿知道平太妃有意与自己亲近,接道:“皇奶奶也时常与我提起太妃您来,皇奶奶说我来了西齐,是定要来拜会您的,否则,可是要生我的气呢。”
闻言,平太妃乐呵呵的道:“你皇奶奶指不定现在就偷偷的念叨你呢,不过,你皇奶奶说的对,自该是多来看看我的,论理来说,你也是该叫我一声姑奶奶的。”
元保儿自是嘴甜道:“姑奶奶说的是,以后定多来叨扰,您就是我亲姑奶奶。”
元保儿一番话,逗的平太妃哈哈的大笑了起来,周围的夫人也是纷纷抿嘴,心里却嘀咕道,这也不像传出来的那样傲慢啊?
看起来人家不是傲慢,只是看不上宫里的郑贵妃罢了,要不你瞧,这嘴甜的,将平太妃哄的多高兴。
等平太妃笑够了,指着身边一位穿着宝蓝褂子的妇人道:“这是我的大儿媳,平王妃邓氏。”又指了指她身边一位穿着青色沃袄的妇人道:“这是我二儿媳,二夫人王氏。”
说完,又一一为元保儿介绍身边的众位夫人儿媳。
知道平太妃特意为自己介绍,好让自己认人,等以后嫁到西齐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元保儿心里记下了平太妃的好意,面上笑呵呵的与众人见礼。
等众人热热闹闹的见过礼后,那平王妃笑吟吟的开口道:“只听说公主是个标致的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瑞王殿下可是有福了。”说完,还朝着元保儿笑了一下。
平太妃连连点头,道:“自然是标致的,我东元的姑娘可不只是有标致,瑞王殿下可不是说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