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倭寇和水匪问题不像北周蛮夷一样猖狂,但也总是时不时的侵入东海岸,骚扰周边的渔民。
武安侯府世代镇守东海,若不是长女被太后相中,入了皇宫,武安侯府是断然不会与皇家扯上关系的。
无奈太后懿旨一下,武安侯府再不愿意也只能将长女送进了皇宫。
皇后之位看起来风光,但对于谢皇后来说,如果能选,远不如做一个驰骋疆场的将军。所以对于女儿元保儿想要镇守北境,抗击北周的想法,谢皇后是第一个支持的。
在说武安侯府,嫡长女本来是培养出来继承爵位,率领东海水军抗击倭寇的。但太后的一道懿旨,将武安侯府原本看好的继承人截了胡,召入了皇宫。
武安侯无奈,只能转而培养次子谢安和,好在谢安和是个有出息的,能力不比长女差,这也适当的另武安侯宽慰了些。
却不想武安侯宽慰的有些早了,太后是睿智没错,当今皇帝却是个扶不起来的,还总是自作聪明,长女在宫里的日子并不顺遂。
本就有怨气的武安侯府,这下子是更加怨愤了。在这关口上,又乍一下听到北境秦国公一家战死的消息,就更是震惊了。
武安侯是个有成算的人,当即另小儿子速去北境,也亏得他让小儿子去的及时,才能及时护下外孙女元保儿与秦国公唯一的子孙秦樱。
这件事发生没多久,便传来了皇上要废太子的消息,虽然被朝臣与太后联手掐灭,但足以另武安侯看明白了。
武安侯征战了大半辈子,可不想落得个与秦国公一样的下场,何况秦国公还是皇帝的亲舅舅,亲舅舅都能坑害,更不用说他这个不受待见的岳父了。
闷在书房三日,武安侯决定扶持自己的亲外孙上位。至于太后那里,武安侯还算看得明白,儿子再如何重要,也越不过家族与政权去,更何况,这个儿子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而且没了儿子还有孙子,都是皇家血脉没有什么大差。至于家族,那不是秦国公还留下了根独苗苗嘛,武安侯大掌一挥,干脆让太子与秦樱成亲,成亲了就是一家人了,想来太后也是乐意看到的。
武安侯算是开明的,特意写信给自己的外孙,情真意切的询问他是否乐意。太子自然是乐意的,当初秦樱与元保儿时常厮混在一起,与太子也是经常见面。
秦樱她不像元保儿,天天一副狂炫酷霸拽的欠打样子,秦樱是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模样,当然,这副模样自然是装的,她私下里其实也是一个混不吝的,要不怎能与元保儿玩到一起。
但无奈太子殿下,还就喜欢秦樱这装模作样的性子。
询问完了外孙,自然还得问问秦樱的意思,正巧小儿子带着秦樱熟悉水军的作战方式,武安侯当即让小儿子去问问秦樱的想法。
秦樱也是乐意的,这么一看,武安侯的保媒拉纤还是极为成功的,第一次做媒,便郎有情妾有意的,武安侯很是欣慰。
对于秦樱,武安侯是很满意的,知道她刚经历了丧亲之痛,又背负着家仇,却能不自怨自艾,很快的调整过心态来,就这份心性来讲,就是当皇后的料,要比自己大女儿强。
秦樱也清楚自己终究是会回到北境的,但不妨她与武安侯学习水军的作战事宜,她的目标从来不止于北境。
刚打退了小股水匪,与谢安和打过招呼后,秦樱溜达着回了自己房间。
刚坐下,贴身的侍女便将一封信呈了上来。
看到是来自北境的信,秦樱下意识的皱了皱眉,打开后,是越看越凝重,等将信看完,秦樱拿着信转身就去了武安侯的书房。
书房里,谢安和刚与武安侯汇报完水匪的事情,看到秦樱过来,诧异道:“你不是去歇着了吗?”
秦樱没像往常一般与谢安和打趣两句,而是快步走到武安侯书桌前,将元保儿的信放下,并示意谢安和也过来看。
武安侯如往常一般,脸色沉凝冷静,但看完信后,还是拍桌大喝一声:“荒唐,我本以为皇帝只是有意包庇,却不想他竟糊涂至此。”
谢安和也紧跟着道:“确实荒唐,不过安贵妃与昌平伯等人,也是难缠的小鬼,冷不丁就要来咬你一口。”
秦樱没说话,实际上,看完这封信,她花了很大力气才压抑住心底的戾气,若是皇帝在她面前,她都能活劈了这个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