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心期盼赵玄轩能扶持秦国。
赵玄轩轻轻颔首:“我答应。”
“但——”
“大王也需应我一事。”
嬴稷点头:“说来听听。”
赵玄轩道:“我乃先王遗腹子之事。”
“请勿告知太子。”
“大王可立书遗命,言明我是可信之人。”
“却无需透露我为先王之子。”
“以免横生枝节。”
嬴稷闻此,眼中掠过一抹敬意。
“玄轩!”
“实话实说——”
“你对权势的淡泊,真令我钦佩。”
“好”
“我应你便是。”
此乃赵玄轩与秦王嬴稷的诀别之谈。
叔侄二人相谈甚欢。
赵玄轩论治国之道,述君王之策。
嬴稷深受触动。
若赵玄轩为君,秦国一统天下,何需二十载?
然而——
赵玄轩志在修道,无意帝位。
即便嬴稷有心传位于他,亦难改命运。
赵玄轩远胜于赢柱,令嬴稷心生无限感慨。
他叹道:“生子若能如玄轩,何其幸也!”然而,一切己成定局,悔之晚矣。
赢柱身为太子多年,且为亲生,而赵玄轩无意入世。
嬴稷身为国君,心系秦国未来,即便非亲子继位,亦无憾无悔。
赵玄轩能体会到嬴稷的赤诚。
有人赞叹嬴稷的胸襟,但赵玄轩依旧不为所动。
他觉得为君之道太过艰辛,无意涉足。
嬴稷在白云观逗留半月,与赵玄轩相处和谐。
时光荏苒,首至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赵玄轩己五十七岁,方闻嬴稷逝世之讯。
此消息由燕破岳自山下带回咸阳。
秦昭襄王驾崩,太子赢柱暂摄国政,待丧期过后正式登基。
白起闻讯,心中五味杂陈。
对嬴稷,他既感念其知遇之恩,又曾有过失望。
如今,秦国新王将至,历史或将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