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示意他入座,亲自斟了杯茶:"陈公的策论本王看过。"
"《论赈灾十策》写得很好,尤其是以工代赈一条,与本王的想法不谋而合。"
陈瑜双手接过茶杯,心中震动。
他那篇策论确实倾注了毕生所学,但没想到岭南王会看得如此仔细。
"王爷谬赞。老朽只是根据山东旱灾的教训"
"正是这些教训最宝贵。李宽打断他。
"本王想知道,若让陈公主管洛阳户政,当如何施为?"
这个首接的问题让陈瑜呼吸一滞。他放下茶杯,沉思片刻,决定实话实说:
"其一,清丈田亩,按实征税;"
"其二,设立常平仓,丰年收储,荒年放赈;"
"其三"
他条理分明地说了八条建议,每一条都切中要害。
李宽静静听着,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好!"待陈瑜说完,李宽拍案而起。
"陈公果然名不虚传。"
"即日起,本王任命你为洛阳户曹参军,主管全境钱粮赋税!"
陈瑜呆住了。
户曹参军!
这在岭南可是仅次于大唐六部尚书的要职!
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旧臣,何德何能
"王爷,老朽乃大唐旧臣,恐怕"
"本王用人不疑。"李宽目光炯炯,"陈公心系百姓,正是本王需要的人才。"
"至于过往,谁没有几分不得己?"
这句话彻底击碎了陈瑜的心理防线。
他起身离席,郑重地跪地叩首:
"士为知己者死。"
"老朽陈瑜,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王爷!"
李宽亲手扶起他:"有陈公相助,天下百姓之福也。"
当晚的接风宴上,陈瑜见到了岭南政权的核心人物:
威武不凡的薛万彻、老成持重的冯盎、英气勃发的程处默
还有那些投效岭南的世家子弟崔浩、卢风、韦廷(这些是作者瞎编的)等人。
最让他惊讶的是赵黑虎:这个看似粗犷的将领,虽然出身寒门,但谈起政事来却见解独到,文武全才之名果然不虚。
"陈公,敬您一杯。"程处默举杯相邀,"当年在长安就听闻您的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陈瑜连忙回礼:"程将军客气了。老朽倒是好奇,将军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