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些城外,明军大营旌旗蔽日。
薛仁贵正与诸将商议攻城方略,亲兵忽然来报:"将军,吐蕃使者求见,称奉松赞干布之命前来求和。"
帐中诸将相视而笑。
程处默擦拭着染血的战刀,讥讽道:"当日吐蕃使臣何等嚣张,竟敢明目张胆威胁陛下!"
"现在知道求饶了?晚了!"
"带进来。"薛仁贵沉声道。
须臾,三名吐蕃贵族被押入大帐。
【出身吐蕃显赫的噶尔家族(噶尔氏),其父禄东赞(噶尔·东赞域松)是松赞干布时期的名相】
【钦陵在吐蕃军事扩张和政治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最终因家族与赞普权力冲突而覆灭。】
"献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吐蕃镇国之宝);
献公主卓玛(年方十六,吐蕃第一美人);
割让安多、康巴二地;
吐蕃永世称臣,岁岁纳贡黄金万两、骏马千匹、牦牛万头"
一尊通体纯金、镶嵌无数宝石的佛像静静躺在丝绸衬垫上,正是佛教至高圣物——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此乃我吐蕃镇国之宝,供奉于大昭寺己历百年。"
帐外传来环佩叮当之声,一位身着华丽藏袍的少女缓步而入。
卓玛公主确实美得惊人,肤若凝脂,眸似点漆,只是此刻面色惨白,眼中含泪,更添几分凄美。
"求天朝皇帝给吐蕃一条活路吧!"
帐中诸将一时默然。
这般卑微的乞和姿态,这般贵重的贡品,任谁看了都不免心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薛仁贵,等待他的决断。
薛仁贵沉默良久,将求和书缓缓卷起:
"本将会将吐蕃的请求如实呈报陛下。"
"但在圣旨到来前,攻城准备不得懈怠!"
长安城,太极殿上气氛凝重。李宽高坐龙椅,手中拿着薛仁贵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吐蕃求和书,脸上看不出喜怒。
"诸位爱卿,吐蕃遣使乞和"李宽将帛书递给王德,"这是吐蕃一方给出的条件,念给大家听听。"
当听到"献公主卓玛"时,殿中不少文臣面露嘲讽;
当听到"释迦牟尼等身像"时,更多人发出惊叹;
而当"永世称臣"西字念出时,几名老臣微微点头。
"陛下,"官员王珪出列奏道,"吐蕃既己认罪称臣,不如就此罢兵,以示天朝仁德"
"仁德?"李宽突然冷笑,声音不怒自威,"王爱卿可还记得,朕登基之日说过什么?"
王珪一愣,随即冷汗涔涔而下。
李宽猛地站起,一把将求和书撕得粉碎!雪白的碎片如蝴蝶般飘落,殿中群臣无不色变。
"朕当年说过什么?!"李宽厉声喝问。
满朝文武齐声怒吼: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日月山河所照,皆为明土!"
声浪震得殿梁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