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子弟们肯下功夫学习实用之学"
众人陷入沉思。
这确实是个可行的策略:既然旧的特权被剥夺,那就通过新规则重新崛起。
毕竟,世家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田产,而是积淀千年的文化与人才。
"罢了"崔敦礼长叹一声。
"传令下去,各家立即选派年轻子弟专攻实用之学。"
"农政、水利、算学,李宽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这个决定标志着千年世家对岭南新政的最终臣服。
不是因为他们心甘情愿,而是面对李宽的仙人之力和民心所向,任何反抗都是徒劳。
——
洛阳行宫内,李宽正在听取陈瑜关于税制推行的汇报。
"王爷,新税制己在三十六州全面铺开。"陈瑜难掩兴奋。
"清丈出隐田二十八万余亩,新增纳税户五万七千有余。商税收入反增西成!"
李宽微微颔首:"百姓反应如何?"
"欢欣鼓舞!"
陈瑜笑道,"尤其那些分到田地的流民,家家户户供着王爷的长生牌位呢。"
"世家呢?"
"起初确有反抗。"
陈瑜神色一肃,"博陵崔氏曾煽动佃农闹事,但百姓反而向官府举报。"
"现在各家都老实了。"
李宽嘴角微扬。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不是靠暴力镇压,而是通过惠民政策,让百姓自发维护新秩序。
那些世家再想煽动民众,己经找不到听众了。
"王爷,还有一事。"
陈瑜递上一份密报,"五姓七家开始大规模选派子弟学习实用之学,似乎打算从科举入手"
"意料之中。"李宽不以为意,"让他们学。只要遵守规则,本王欢迎任何人才。"
陈瑜暗自叹服。
这才是真正的王者气度:不惧挑战,自信能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胜过任何人。
"对了,"李宽突然问道,"长安那边有什么动静?"
陈瑜表情变得凝重:"据探子报,李世民也在尝试改革税制,但阻力重重。"
"世家在长安的势力根深蒂固,连皇帝都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