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魏征豁出去了,"岭南王无世家牵绊,无历史包袱,推行新政可大刀阔斧。而陛下"
"而朕顾忌太多。"李世民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苦涩,"世家、功臣、后宫,方方面面都要权衡。"
殿内陷入沉默。
雨声渐渐大了,敲打在琉璃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陛下,"魏征突然道,"其实老臣一首有个疑问。
"爱卿请讲。"
"若当年玄武门之变后,陛下能如岭南王这般,彻底革新朝政,而非与世家妥协,今日局面是否会不同?"
这个大胆的问题让李世民浑身一震。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是啊,当年他刚登基时,也曾雄心勃勃想要大展宏图。
但为了稳固皇位,他选择了向世家妥协,向功臣让步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李世民长叹一声,"朕老了,而李宽正值盛年。"
这句话里包含的颓然,让魏征心头一紧。
他从未见过意气风发的太宗皇帝如此消沉。
"陛下,大唐根基尚在,未必没有转机"
"转机?"李世民冷笑,"你看看这个。"
他又推过一份密报。
魏征展开一看,竟是五姓七家秘密联络岭南的文书副本!
"这些世家竟然"
"两头下注,一贯如此。"
李世民的声音冷得像冰,"朕现在才明白,为何李宽的改革能势如破竹。"
"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得罪世家!"
魏征默然。
是啊,李宽有仙种得民心,有强军作后盾,自然可以无视世家的威胁。而大唐早己被世家渗透得千疮百孔。
"陛下,或许我们可以效仿岭南,逐步"
"晚了。"李世民摇头。
"现在推行改革,第一个反对的就是那些功臣宿将。"
"他们跟着朕打天下,为的就是封妻荫子。"
"若连这点特权都要剥夺"
他没有说下去,但魏征明白。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酬谢功臣,给了太多特权。如今这些既得利益者,反而成了最大的改革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