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成为李二牛 > 第41章 天盛三年帝国盛况(第2页)

第41章 天盛三年帝国盛况(第2页)

那镜子足有一人高,镜框用的是岭南运来的橡胶,再不会因天气变化而开裂。掌柜得意地介绍:

"这是用陛下亲授的铅晶法制成,全长安独此一家!"

李宽翻开手下呈上的鎏金账本:"奇珍阁上月利润又创新高;琉璃工坊新出的七彩花瓶,在罗马卖到等重黄金的价格。"

他的指尖划过一串数字,那是足以让前朝国库汗颜的巨额收益。

天工司首属的店铺前,一个穿棉布短打的农夫正在向顾客介绍改良过的曲辕犁:

"这犁头用的是高句丽矿场的精铁,保用十年!"

"俺们村用了这犁,去年多收了三成粮食。"

他粗糙的手指抚过犁身上"天工"二字的钢印,眼中满是自豪。

对面"天下盟"商会门口,来自江南的丝绸商与突厥皮货商正在公证官监督下签订契约。

他们用的是天工司新造的雪白宣纸——得益于碱法制浆技术,造纸成本降低了七成;公证官盖下的铜印上刻着复杂的防伪花纹,这是工部最新研发的雕刻技术。

巷口的官盐铺前排着长队,一个衣衫整洁的老汉抱着细盐罐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盐比从前细多了,价钱反倒便宜了一半!"

要知道在几年前,这样的精盐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现在却连寻常百姓都能用铜钱买到。

转过街角,酒楼飘出阵阵肉香。

跑堂的小厮高声吆喝:"今日特价!红烧肉十五文一份,鸡汤面十文管饱!"

店内座无虚席,几个工匠打扮的食客正大快朵颐。自推广新式养猪术后,长安肉价跌了六成,普通百姓每周都能吃上两顿荤腥。

布庄内,色彩斑斓的棉布挂满墙壁。

僚族女掌柜骄傲地展示着新式纺纱机的成果:"这机器比老法子快十倍哩!"

她身后的织机咔嗒作响,精铁齿轮在油脂的润滑下运转如飞。来自岭南的彩色棉线在梭子的穿梭中,渐渐变成图案精美的布料。

城郊,老农陈大田正在自家祠堂上香。香案正中供着的不是祖先牌位,而是一块写着"圣天子李宽长生牌位"的木牌。

"爹,您又给陛下上香啊?"儿子扛着锄头进门。

"废话!"陈大田瞪眼,"没有陛下推广的土豆种子,咱家能存下如此多的粮食?"

这样的场景在大明各地比比皆是。

就连三岁孩童都会唱:"天盛年,粮满仓,穿新衣,谢陛下。"街头巷尾的说书人,最爱讲的就是李宽灭吐蕃、收高句丽的传奇故事。

——

夜幕降临,长安城灯火通明。

李宽站在大明宫最高处,俯瞰这座不夜城。内侍王德轻声禀报:"陛下,今日西域又添三个属国,九阙通宝府入库白银八十万两"

李宽摆摆手,目光投向更远方。

他知道,这鼎盛景象才只是开始,彼时的大明:

外交上——高句丽己平!吐蕃己灭!西域诸国臣服!大明兵强马壮,军队百万。

经济上——丝绸之路开启,九阙通宝府旗下的奇珍阁揽尽天下之财!天工司惠及万民民生!天下盟彻底盘活了经济!

社会民生上——全民种植了高产作物土豆和番薯,大明户户有余粮、人人穿棉衣、偶尔开荤腥。

百姓们安居乐业,吃饱穿暖,个个对李宽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拥护统治。

可谓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民心所向,国力鼎盛,如日中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