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李宽那响彻寰宇的谕令——
“速种神粮,以抗天灾!”
如同九天之上落下的定海神针,瞬间平息了因旱魃流言而浮动的人心,更点燃了整个大唐帝国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
太极殿内,李渊几乎是跳着脚下了严旨,声音洪亮得能震落梁上灰尘:
“传朕旨意!”
“圣君御口亲谕,培育、推广神种,乃国朝当前第一要务!高于一切!”
“户部、司农寺、工部、兵部所有相关衙门,给朕开足马力!”
“懈怠者、拖延者、贪墨神种者——斩立决!诛三族!”
圣旨带着凛冽的杀伐之气,快马加鞭传遍三省六部,各级官吏无不凛然,头皮发麻。
圣君之令!陛下亲督!
这差事,办好了是泼天功劳,办砸了九族都得去阎王殿排队!
——
长安城郊,皇家最肥沃的几处上田被重兵层层把守,围得水泄不通,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里面,一群头发花白、脸上沟壑纵横、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老农,此刻却如同初入学的蒙童。
在司农寺官员(捧着李宽亲授的《神种培育简易指南》,如捧圣旨)的指导下,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奇形怪状的“土豆块茎”和“番薯藤苗”埋入精心翻整过的土壤中。
起初,老农们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疙瘩”和“藤条”,心里首犯嘀咕:“这这玩意儿真能活?真能比咱的粟米麦子还耐旱高产?”
但很快,他们那布满老茧的手就哆嗦起来,浑浊的老眼瞪得溜圆!
在圣君那无形伟力的加持下(系统默默发力),这些来自异域的神种,展现出了颠覆常理的生命力。
土豆块茎埋下去没几天,嫩绿粗壮的芽苗就争先恐后地顶破土皮,蹭蹭往上窜!比最泼辣的野草长得还快!
番薯藤蔓更是如同绿色的洪流,匍匐蔓延,见风就长,叶片肥厚油绿,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生机。
精心准备的防虫药剂几乎成了摆设!偶尔有几只不长眼的虫子落下,没啃几口叶子,就自己掉地上蹬腿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别的作物蔫头耷脑,这些神种只是叶子稍微卷了卷,太阳一出来,立马又精神抖擞!
“神了!真神了!”
为首的老把式王老汉,噗通一声跪在田埂上,激动地抓起一把带着神种苗的泥土,声音颤抖:
“老汉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么能长的苗!抗冻抗虫圣君!圣君赐下的真是神物啊!”
短短数月!原本小心翼翼种下的那点种源,如同滚雪球般疯狂增殖!
收获的季节(虽然只是种薯种藤的收获),皇家良田里挖出的土豆堆积如山,个个浑圆饱满;
剪下的番薯藤苗更是捆成了绿色的海洋,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司农寺卿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希望”,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夜上书:
神种己成!足可分发天下!
——
朝廷这台庞大的机器,在李渊的咆哮和圣君神谕的双重驱动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效率。
从长安通往帝国各道的官道上,一车车包裹得严严实实、覆盖着防水油布、插着醒目“圣君赐福神种·八百里加急”红旗的马车,在精锐官兵的严密护卫下,昼夜不息,星夜兼程!
马蹄声踏碎了沿途的宁静,卷起滚滚烟尘,目标首指帝国每一个角落!
尤其是山东、河北等被天幕点名的“旱魃重灾区”,车队的密度和速度更是惊人!
沿途州县,所有车马行人,见旗必须无条件让道!
违者,押送官兵有先斩后奏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