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母族凋零,幼弟痴愚,萧氏一门,恐难为陛下分忧,反易为清流所诟病"
"望家中明察,早做绸缪。"
我没有明说"弹劾",但这字字句句,都是在授意家族,利用其清流故旧的关系网,在前朝发动对萧玉"魅惑君上"、"母族无力、有损皇家体面"的攻讦!
我要让陛下看到她美丽皮囊下的"祸水"本质!
我要让她尝尝从云端跌落的滋味!
信送出去了,带着我扭曲的恨意和孤注一掷的绝望。
然而,我忘记了,我面对的是谁。
是掌控着锦衣卫、监察天下、洞悉秋毫的陛下!
风暴无声无息地降临。
陛下并未召见我斥责,也未曾废黜我的位份。
但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依旧会来后宫,依旧会召幸妃嫔,但踏入文渊阁的次数,肉眼可见地锐减。
偶尔在宫宴或请安时相遇,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我时,不再是之前的温和或欣赏,而是一种冰冷的、洞穿一切的审视,仿佛能看透我心底最阴暗的角落。
那目光,让我如坠冰窟。
他不再与我谈论诗词,不再询问我的近况,甚至连一句"爱妃今日气色不错"这样的客套话都吝于给予。
言语间的疏离感,如同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一道无形高墙。
东窗事发了。
陛下知道了。
他什么也没说,却用最冷酷的方式,宣判了我的失宠。
巨大的恐慌攫住了我。
我如同惊弓之鸟,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前朝的风向:
我看到,冯氏一族,因叔父冯盎镇守南疆的功绩和冯婵那无可动摇的"不争"姿态,依旧深得陛下信任,地位稳固如山。
程咬金虽是个粗人,但其子程处默勇猛善战,程铁环又"天真无邪",程家军功赫赫,圣眷不减。
更让我心惊的是,萧玉!
那个我以为无依无靠的孤女!
兰陵萧氏,世代清流,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弹劾风波之后,萧氏的故旧门生竟似被激怒,开始在前朝为其发声造势,隐隐有角逐某些清贵要职的迹象!
反观我清河崔氏
父亲信中哀叹,子弟虽多,但在陛下大力提拔寒门、唯才是举的浪潮下。
除了一两个真正有实干之才的旁支子弟被勉强任用
大多数空有诗书虚名、不通实务的族人,只能在闲散职位上蹉跎,或被科举出身的寒门才俊远远抛在身后。
五姓七望的光环,在新朝的煌煌大势下,早己黯淡无光,成了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