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的威望,在经历短暂动摇后,反而因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戏剧性,变得更加牢固和具有传奇色彩。
僚人原本得知冯盎曾率大军攻打他们信奉的“真神”,本能地感到愤怒和敌意,不少年轻僚人战士握紧了武器。
但天幕同样明确无误地宣告:
冯盎己被圣君收服,并当众立下血誓效忠!
更重要的是,现实摆在眼前——
僚人因圣君而统一,过上了vcr里的好日子;
现在俚人也因圣君而统一在冯盎麾下;
双方虽有世仇,但在“共同追随圣君”、“同为岭南子弟”、“向往天幕vcr中那神迹般的美好生活”这面巨大的旗帜下,那点旧怨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冯盎在清洗叛乱后第一时间释放的善意信号(比如承诺未来分享圣君赐予的农具、种子,和僚人合作区域),也被僚人头领们解读为合作的契机。
仇恨被暂时压下,一种基于共同利益(抱团取暖,在未来天盛盛世中争取更多资源)的、小心翼翼的、但确实存在的合作意愿,开始在僚俚之间萌芽。
岭南内部,这场由天幕引发的短暂风暴迅速平息。冯盎的地位非但没有动摇,反而因祸得福——
借天幕之“预告”名正言顺地铲除了内部最大的隐患(宁氏),以铁血手段震慑了所有潜在的不轨之徒,并获得了圣君“官方认证”的忠诚背书(这比任何自辩都有力百倍)。
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圣君之下、名副其实的“岭南共主”。
俚僚两族在“共同追随圣君”、“建设美好岭南”的大目标驱动下,开始了试探性的、有限度的接触与合作(如共同维护商路、交换特产)。
虽然世仇不可能一夜消弭,但一个更团结、更强大的“岭南一系”雏形开始显现。
冯盎的动作快如闪电!
叛乱的血迹未干,他就以岭南俚僚共主的身份,亲自挑选心腹,组建了一支规模空前、规格顶格的豪华使团!
使团携带的不仅仅是岭南的奇珍异宝(如巨大的象牙、珍稀的孔雀翎、罕见的香料、精心打造的藤甲)
更有一份由俚僚百位头人联名签署、用金粉书写的《岭南万民敬贺圣君功德表》,以及冯盎本人亲笔所书、言辞极尽恭谨忠诚的奏疏。
目的极其明确:觐见圣君!
表达岭南万民对圣君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与誓死追随的忠诚!隐含的、最强烈的诉求:
加深圣君对岭南的感情!
最好…最好能迎请圣君陛下回岭南“巡幸”或“小住”!让圣光再次普照岭南大地!(哪怕这想法在长安看来大逆不道,但幻想还是要有的!)
岭南如此异动,大唐这边反应强烈:
朝堂上,岭南使团刚出岭南的消息如同警报般传到长安。
太极殿内,李渊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
“什么?!岭南那群蛮子想抢朕的神君孙儿?!”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攫住了他,他立刻下旨:
安抚(糖衣炮弹)。
——加封冯盎为“世镇岭南国公”(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承认其在岭南无上的自治权和地位!
赏赐金银绢帛无数,规格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