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法兰西之父青山铁杉 > 第六十一章 科曼要回国(第1页)

第六十一章 科曼要回国(第1页)

英国在战后的状态,迷茫程度不亚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大清,说不定还更加迷茫,世界帝国变成英伦三岛之间的挣扎和茫然无措,科曼又不是无上权威确实是无法感同身受。

虽然说都是殖民帝国,但英国和法国是不同的,法国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就是英国的手下败将,农业时代最好的地方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法国比伊比利亚半岛双雄殖民的晚。

工业资源优越的殖民地,法国又没有抢过英国。

到了现在殖民地虽然仅次于英国,等到英属印度独立之后还会反超英国成为还会成为最大殖民帝国,但不可否认都是边角料。

哪怕是在非洲,好地方也都是说英语的,可到殖民地独立浪潮开始之后,好处就出来了。

法国殖民地的独立势力,文化底蕴比英属殖民地差得多,谁让英属殖民地的条件好呢?

条件好必然文明程度就高,抵抗程度强烈,英国就只能采取统而不治的应对办法,英国天下第一的时候这么干节省统治成本,日落了就反过来反噬英国的统治。

英国人闲着没事在全世界各处考古挖掘文明遗迹,法国比较擅长的和英国相反,擅长摧毁殖民地文明。

而且法国的殖民地比较近,只隔了一个地中海,需要的投射力量要小得多,这么近的距离没有强大海军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在战俘营的这一天,科曼和两个身负监视重任的内务部军官小酌一杯,上头之后就不再继续,而是闲聊战争结束之后的生活。

“相信你们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定会非常成功。”科曼记得苏联是欧洲国家当中第一个取消配给制的,比英法两国都快,尤其比英国快。

从战后的一开始,英国那种失了智的状态就来了,英国把配给制完全取消的时候,朝鲜战争都打完了。

“希望你真诚的祝愿能够成真。”索科洛娃对科曼的祝愿照单全收,更进一步道,“两国的贸易互助会让我们早日完成重建工作。”

科曼把两人送出宿舍,烤炉的炭火早已经熄灭,放了一会儿烟,确认一氧化碳中毒这种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才开始休息。

虽然一直防备掉进毛妹的盘丝洞,但科曼在战俘营的考察对两人尤其是索科洛娃态度仍然非常好,主要就对方会法语,总不能不说话。

对于德国战俘的繁重劳动,科曼表示完全没有意见,英国工业革命的三岁工人,比这些德国战俘劳动强度大多了。

“以德国对苏联的破坏来讲,你们已经算是非常仁慈。”科曼还客串了一把政委,舒缓苏联人的心情。

“科曼少尉自称会四国语言,要是加上俄语就更好了。”索科洛娃之前已经听到了科曼自夸学贯中西,会四国语言,忍不住试探道。

“俄语我没有使用的环境,会几句呀留不留接不呀这类的就行了。”科曼口花花的道,这个回答让毛妹军官面红耳赤,忍不住瞪了科曼一眼。

难道所谓的防备苏联使用美人计就是这么双标,自己小心翼翼,却调戏别人?

一月十二日,苏联红军集中两万两千门火炮,对德军防线进行数小时饱和轰炸,摧毁工事和通讯。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马格努谢夫桥头堡突破,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桑多梅日桥头堡进攻。

经过了四年卫国战争的苏联红军,不愧是当今时代的天下第一强军,德军根本无法抵挡,战役开始十天之后,苏联先锋部队距离德国首都柏林只有七十公里。

在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德军先头部队自称已经看到了克林姆林宫塔尖上的红星,时隔四年,两国的处境完全相反。

在苏联进攻部队的身后,还有被围困在库尔兰半岛的德军集团,这支德军集团和本土的联系已经完全中断,处在苏联红军的重重包围当中。

塔什干的德国战俘营,苏联看守兴高采烈的冲着战俘群体大声在说些什么,被集中起来的战俘衣衫褴褛,脸上满是茫然,目光都变得空洞。

“看起来有好消息。”科曼看到有情况,蹭热点的本能让他凑过来,询问索科洛娃发生了什么事。

“伟大的苏联红军,已经于一月二十七日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位同志在向战俘们告知这个消息。”索科洛娃满是骄傲的回答道。

科曼听完之后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索科洛娃同志,还有帕夫洛夫同志,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招待,让我看到了想要看到的东西,学习了很多可以在法国用得上的办法,真不知道如何感激你们。”

距离两步远的帕夫洛夫听了之后走过来,带着探寻之色询问,“科曼少尉,你这是?”

“我要离开了,返回莫斯科之后然后回国。”科曼干脆的回答道,“两位这段时间的帮助,如果我们未来还能够见面的话,一定会给于回报。”

“这么快?”帕夫洛夫感到惊讶,和索科洛娃对视一眼解释道,“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所以感到惊讶。我们以为你战后才会归国。”

科曼深深地看了两人一眼,似笑非笑的道,“东线的苏联红军已经迫近德国首都柏林,最多一个月西线的联军就会发起全面进攻,不然的话,消灭德国的功劳就会全部被苏联占据,这是英美两国所不能接受的。在这一场大规模进攻的最后时刻,作为一个法**人,这也将是我本人的收官之战,所以我不能继续留在苏联。”

战争要结束了,战后才是决定未来法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索科洛娃红唇微动轻声道,“虽然科曼少尉的思维我不是全部都接受,但这种诚实的品质?”

还不到形容词的索科洛娃直接僵在原地,由此可见科曼这个从不隐瞒自己想法的反动派形象,是多么的到位。

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返回莫斯科,科曼返回了大使馆联络国内准备启程回国,至于两位一个月来陪伴的内务部军官,不用想也知道在写报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