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意犹未尽地放下火箭筒,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这火箭筒真是好东西!”
太爷爷走过来,拍着赵烨的肩膀说,“有了这玩意儿,别说一个总督府,就是整个南京城,咱们也能拿下来!”
赵烨笑了笑:“太爷爷,这才刚开始呢。后面还有更厉害的家伙等着咱们用。”
打了一场胜仗,赵烨领着众人找了个防空洞休息,几个小时后,东方泛起鱼肚白,
赵烨第一个醒来,走到门口,看了一眼防空洞外的情况。
“天亮了,咱们得抓紧时间赶路,争取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拿下总督府。”
太爷爷点点头,对士兵们喊道:“都打起精神来!把缴获的武器弹药带上,继续向总督府进!”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虽然经过两场战斗已经有些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赵烨正弯腰检查腰间的手榴弹,忽然听见防空洞外传来“踏踏踏”的脚步声。那声音密集而杂乱,像是有不少人正朝着洞口靠近,碎石被踩得咯吱作响。
“戒备!”赵烨低喝一声,右手瞬间握住了腰间的手枪。太爷爷反应极快,抄起身边的步枪就往洞口挪,士兵们也纷纷举起武器,刚才还带着疲惫的脸上瞬间布满警惕。防空洞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众人急促的呼吸声和洞外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谁在外面?”太爷爷朝着洞口方向喊了一声,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脚步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回应:“我们是国军33团的,不是鬼子!”
赵烨眉头微皱,示意两个士兵贴在洞口两侧,自己则慢慢挪到门边,猛地拉开防空洞的铁门。
刺眼的阳光瞬间涌了进来,他眯起眼,只见洞口外站着密密麻麻的人影,个个衣衫褴褛,不少人身上还带着血迹,手里的步枪大多锈迹斑斑,甚至有人握着断了枪托的武器。
为的是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军官,领口的军衔被硝烟熏得黑,他看到赵烨手里的冲锋枪,瞳孔猛地一缩,下意识地举起了空着的双手:“别开枪!我们真的是国军33团的!”
赵烨扫了一眼,粗略数了数,这些人约莫有六百多个,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深深的疲惫与绝望,像是刚从地狱里爬出来。他侧过身,沉声道:“都进来吧,外面不安全。”
少校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迟疑片刻,对着身后挥了挥手:“都进去,动作轻点。”
608个士兵鱼贯而入,防空洞本就不大,瞬间被挤得满满当当。他们身上散出浓重的血腥味和汗臭味,有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再也起不来,还有人靠着洞壁直喘气,眼神空洞得吓人。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赵烨递给少校一壶水,目光落在他渗血的左臂上。
少校咕咚咕咚灌了大半壶水,抹了把嘴,声音带着哭腔:“我们是33团的,原本三千多人的队伍,奉命攻打城西的日军据点,结果中了鬼子的埋伏……”他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打了三天三夜,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突围出来的,就剩我们这608个了。”
太爷爷在一旁听得直攥拳头,三千人打到只剩六百多,这仗打得有多惨烈可想而知。
“我们一路逃到这里,弹药早就打光了,昨天中午就断了粮,刚才听见这边有动静,还以为是鬼子……”少校苦笑着摇摇头,“要是再遇不上你们,我们这些人恐怕就真要交代在这儿了。”
赵烨看了看那些饿得直咽口水的士兵,对太爷爷说:“把咱们带的干粮和水都拿出来,先让他们垫垫肚子。”
太爷爷有些犹豫:“咱们的物资也不算充裕,这一路还要打仗……”
“都是中国人,在抗日战场上就该互相帮衬。”赵烨打断他的话,“让他们吃饱了才有力气活下去,说不定还能帮上咱们的忙。”
太爷爷点点头,立刻让人把背包里的压缩饼干、罐头和水壶都搬了出来。608各国军士兵看到食物,眼睛都亮了,但没人敢上前争抢,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显然是军纪还在。
“都别愣着了,过来拿吧。”赵烨扬了扬手,“吃饱喝足了,才能有力气报仇。”
少校眼圈一红,对着赵烨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多谢这位兄弟仗义相助,我是33团团长周卫国,这份恩情,我们33团记下了!”
士兵们这才蜂拥而上,拿到食物后也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有人吃到一半就哭了,大概是想起了牺牲的战友。赵烨看着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让自己的士兵多给他们分点,还特意嘱咐把罐头让给那些有伤的士兵。
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赵烨让人找了些干净的布条和药膏,给受伤的国军士兵处理伤口。周卫国看着赵烨的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忍不住问道:“兄弟,还没请教你贵姓?你们这是要……”
“我叫赵烨,打算趁天亮拿下总督府。”赵烨指了指洞外,“鬼子刚被我们打掉两个据点,现在正是防备松懈的时候。”
周卫国眼睛一亮:“你们要打总督府?那里驻着鬼子一个联队,还有不少伪军,硬闯怕是……”
“我们有我们的办法。”赵烨笑了笑,转身让人搬来几个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崭新的步枪和子弹。“这些枪你们先用着,三百把步枪,还有一万子弹,应该够你们防身了。”
周卫国和旁边的国军士兵都惊呆了,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新枪,一个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赵兄弟,这……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周卫国结结巴巴地说。
“拿着吧,”赵烨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武器。等我们拿下总督府,说不定还得靠你们帮忙守住阵地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