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够走出天桥,寻到好的生活,爷爷替你高兴。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论做什么,只要觉得有意义就好。人,还得要好好活着,才能看到希望。孩子,想做的事儿要赶紧去做,不要象爷爷一样,老了老了,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红玉听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自己虽在服装厂做老板娘,其实大小事情也是做不得主的,杨正骨子里虽有一些正气,但那也是男人的征服欲在作崇。
每次红玉提到想给天桥的老老小小做点儿什么,都会遭到杨正的极力反对,说她心里只有那帮乞丐,骨子里全是乞丐思维。
红玉感到无比难受,难道眼睁睁看着这些无依无靠的人,就这么卑微地活着?自己真的不能为他们做点儿什么吗?
红玉回到厂里,跟厂部负责财务的杨大璎商量,想要从厂里支取一笔钱,去做公益。
杨大璎是杨大力的堂姐,他们跟杨正属于同宗室的兄弟姐妹,自杨正做起了这家服装厂,渐渐地就把这些人招进来做工,后勤这一块几乎全是杨家军。
红玉把这个事情跟杨大璎说了以后,杨大璎推说,公章没在自己这里,开不了支票,得等!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杨大璎需要跟杨正汇报这个事,不能轻易答应,哪怕自己是老板娘也不行。
杨正知道这个事儿以后,赶回了家中。
他对红玉说道:“我是开厂的没错,但我是做企业,不是做慈善!以后不准再去和那些乞丐有来往,否则的话,收拾东西给我滚蛋!”
红玉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严重的践踏。
她双眼蓄泪,哀怨地看着这个曾被自己视为英雄般存在的体己人,内心感到拔凉拔凉的。
自从那天去了天桥,红玉再也不能对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到无视了。她下定决心,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红玉再次找到杨大璎,说:“璎姐,我需要钱。我想自己也开一家门市试试水,了解一下市场的走向,看看哪些产品走得更好,以便厂里调整生产任务。”
杨正听说红玉是为了厂里的生意需要钱,心里挺高兴,让杨大璎给她拿钱,需要多少批多少。
红玉拿了钱,在杨大璎的陪同下,果真到处去看铺子,但连着看了几天,都没找到合适的。
杨大璎有些不耐烦了,对她说:
“红玉,这个铺子的事情,你还是自己去看吧,我厂里事情那么多,眈误不得。”
“钱我会划到你帐上,需要的时候你自己去提取就行了。但说好,钱你必须是用在厂里生意上边,不能做其他事情,这是杨总特地交代的。”
红玉笑着说:
“那是当然,我是厂里的老板娘,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厂里的生意呀。”
红玉等杨大璎走了以后,赶紧考虑怎么把在天桥下的老人带出来。她要让老人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和快乐。
能拿到的钱不多,在京都做善事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她先去京都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找到一座院子,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树。红玉请来了三个附近的工人,帮忙把院子清扫出来,再添置一些必要的居家生活用品,就赶到京都去接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