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1949南征东南亚 > 第八十一章 商人(第3页)

第八十一章 商人(第3页)

陈德明想了想后说道,因为安南的小学是四年制的,而且教导学生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需要的教师要求比较低,很容易满足。

"那中学呢?"

"中学的话,数量就比较少了。"

"而且中学都安排在县里。"

"中学需要的教师不像小学的要求那么低,即便我们加大教育经费,也没办法突然变出大量的合格老师。"

陈德明对中学的建设,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还要努力。"

陈老先生想了想后说道,他是搞过教育的,知道教育有多困难。

"陈老先生,听说南洋许多年轻人都是读过书的,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外国语言的。"

陈德明问道。

"是有这么一回事!"

"不知道,陈老先生能不能发挥您老在南洋的影响力,帮我们招聘一些青年才俊。"

陈德明看向陈老先生,他也是最近才知道,南洋是有不少人读过书的,而且读的不是民国这样的学校,甚至还有不少到西方留学过的。

"可以!"

"回到长安后,我就向南洋发电报,让我的大儿子联系愿意来到安南的青年!"

陈老先生答应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还有,我想再向安南捐一笔教育经费!"

"可以,我们欢迎任何关心安南教育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另外我们会用陈老您的名字来命名一所学校,希望您不要介意!"

陈德明高兴的说道,平白无故多了一笔经费,怎么能不高兴。

"不会!不会!"

"这笔捐款,我会尽快让人转过去的。"

陈老先生听到陈德明的话很高兴,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有学校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真是流芳百年。

而其他南洋的华商在看到陈老先生的工厂赚到这么多钱,还加大了对安南的投资后。

在陈老先生的担保下,他们也开始在安南投资建厂。

他们这些南洋华商最开始的时候,是学习陈老先生投资橡胶领域的,赚到钱后,他们加大了对安南橡胶厂的投资,民营的中小橡胶制品厂相继在安南建成。

因为鹰酱军需订单的增加,导致安南的原材料不够了,只能从南洋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品后,出售给鹰酱。

通过南洋华商在当地的关系,南洋无数的橡胶被运到了安南琅琊(海防)的橡胶工厂,之后加工成工业品,再通过琅琊港的港口,将货物运到半岛的釜山港交给鹰酱的后勤部门。

安南和南洋各国的橡胶产业链迅速形成,这进一步加深了安南和南洋各国的经济联系,为未来安南的出口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让李崇文发现这些南洋华商的价值,他们不仅可以投资建设安南,还可以解决安南的纺织品出口到南洋各国的困难。

只要能打开南洋各国的市场,那么安南就可以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在家门口的市场,安南的工业化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特别是一些从中原逃出来的。

比如说一些经商的民主人士,在中原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民主人士这块招牌来为他们谋取利益。

所以,在来到安南后,他们也想利用民主人士这块招牌从复兴军手里分一杯羹。

他们这些人认为李崇文他们不过是一群当兵的,根本不懂经济也不懂工业建设。

安南想要发展起来,李崇文就必须依靠他们这些民主人士。就算李崇文把复兴军的军官调到政府成为官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只要安南的经济和工业建设出现问题,李崇文就会向他们让步的。

长安城的一栋别墅内,一些挂着民主人士牌子的商人在这里聚会,商讨安南的指导性计划经济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

"马上得天下,可不能马上治天下。"

"复兴军他们能打仗,就安心把国防和社会治安搞好就可以了,居然还想搞经济,他们懂什么是经济吗!"一名商人生气的说道,之前他特意跑到政府毛遂自荐,结果被赶出来了。

安南的官员,太没有礼貌了。

"没错,李崇文他把官员管理好,再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建设,让农村的老百姓不饿死,不造反,不就可以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