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带着电报机和电报员,深夜到了松沟兵工厂,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随便找了个房间睡下。
第二天一早,李云龙被赵大千等人给摇醒了。
李云龙吓了一跳,此时的赵大千和之前大不一样。
原先是梳着三七分,整整齐齐的头发,干净的面庞。
现在头发首接改成了短发,眼镜片也蒙上了污渍,衣服上还留下了几个硫酸烧出来的破洞。
“赵先生,你这”
赵大千笑道:“不碍事不碍事,不这样哪能尽快搞出硫酸和硝酸来?来来来,我领你去看看。”
赵大千领着李云龙来到了一排土房子,里面放了许多口陶瓷大缸,西支大缸对扣摞放起来,中间打通,形成了一个怪异的高塔,9个这样的高塔,排成一列,用陶瓷管串联起来,就是赵大千制取硫酸的设备了。
赵大千说道:“这就是我的生产线了,我己经让工匠打造了上百个水缸,计划多增设几条这样的生产线。”
李云龙抬头看着眼前的高塔,雾气从瓦房的烟囱里排出去。
赵大千看着飘出去的烟雾:“这雾气具有腐蚀性,我和工人们衣服上的破洞就是被这雾气烧坏的,后来我把这设备放到了兵厂的下风口,用烟囱排烟,情况就好多了。
李云龙感动地说道:“赵先生,多亏了你们的奉献,我和战士们在前面打仗,也算是有你们在后面撑腰了。”
赵大千摆摆手:“这不算什么,硝酸也己经制备出样品来了,下午就能正式投产。
要研制出复装子弹用的无烟火药,还需要棉花、酒精和以脱,
如果还要制作炮弹发射药,那我需要制作硝化甘油,其中甘油需要动物油或者植物油作为原料。
以上的这些东西我己经让人去买或者自己制备了,以后战士们打完的弹壳,收集回来,可以送到松沟来,重新复装火药。”
李应方这时候也赶了过来:“李团长,我带你看看我制作的50小钢炮去。”
路过一片空地上的十来个土方炉,众人停下脚步。
李应方手指着土方炉说道:“这是我特制改进过后的土方炉,原来的土方炉只能冶炼白口生铁,太脆,无法使用车床加工,经过改进后,可以用焖火韧化技术,制成灰口生铁,适合用来制作炮弹壳。”
众人又来到车间,己经有工人忙碌起来。
铁匠石成器和烟火匠人杨贵专注于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
李应方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