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瑄已至秦王,路嗣恭一定会再被重用。
所以路嗣恭很看不惯这些只会动嘴的老臣。
这些老臣心里明白,李瑄不会像杨国忠、李林甫一样动用手段去残害大臣,更不会祸及家人。
他们去骂李瑄,最多被罢免官职,反而落下好名声。
“路嗣恭,你的名字还是圣人赐予的,你真是愧对鲁恭。”
房琯非常倔,认为路嗣恭助纣为虐。
见此,路嗣恭不再理会这些老臣,撞到南墙他们才肯回头。
路过太极殿的时候,群臣们的谈论激烈起来。
也有一些害怕自己利益官职受损的官吏隔岸观火。
如果事后李瑄大量罢免官职,任人唯亲,一定会引起激烈的反抗。
一刻钟后,李瑄从偏殿中走出。
他穿上与文武百官不同的礼服,总体赤黑色,又略带一些红色,衣袍上有精致的纹饰。
三品以上服紫袍,但李瑄特意定制的衣服,彰显与众不同。
据说李世民当天策上将的时候,就是穿着类似的礼服。
另外,李瑄不再戴帽子,而是发饰上戴着象征着秦王之位的玄冕。
腰间挂着鱼符和飞鸟衔花玉佩,另一侧佩戴诸葛亮剑。
这套衣服仿佛为李瑄量身定做一样,配合李瑄的短胡须,有一种英武庄严、睥睨天下的气质。
以后这就是他的官服。
如果是在军中,李瑄会穿上金甲,代表他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的身份。
当两仪殿下百官就位,李瑄与李隆基再次出现的时候,百官凝望秦王李瑄,他们看到的是贵不可言。
明明李瑄和李隆基站在一起,他们却本能地将李隆基忽略。
老臣们都痛心疾首地低下头,无法表达。
一些官吏认为李瑄有“王者之气”,安慰自己这是大势所趋。
如果要前途,只能向李瑄靠拢。
一旦李瑄平定安禄山的叛乱,收复洛阳、河南、河北,他的威望将到达顶点。
不明政治的百姓只会记住秦王李瑄。
“祭祀开始!”
高力士听到钟声以后,宣布祭祀开始。
李瑄上前扶着李隆基,与他携手,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走向铺满黄土的祭坛。
“七郎好气质。太宗皇帝拜天策上将时的风采,该如这样一般。你这套衣服,准备了十年吧?”
李隆基和李瑄背对着百官的时候,淡淡地向李瑄说道。
暗指李瑄是不是十年前就开始谋划造反了。
“不瞒圣人,我一直准备两件衣服,辅佐尧舜时和辅佐汉灵帝时所着衣物不同。”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这玄袍确实是他在西域的时候制作的。
不过李隆基说得有些保守了,非要说的话,他在十二年前,就在织这件衣服。
“看着脚下,这是你我留下的脚印,天在看呐!”
李隆基没有动怒,他看着两人踏着黄土的脚印,意有所指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