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指挥官接着说:“没错,而且在城市作战中,外骨骼装备的灵活性和强大的负重能力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破拆工具、通信设备,迅速突破敌方的防御工事,建立通信节点,为后续部队的推进创造条件。”
苏云点头表示赞同,他补充道:“我们还可以从协同作战的角度出发。
新型单兵外骨骼装备的士兵可以与装甲车辆、无人机等作战单元形成紧密配合。
例如,在装甲车辆推进时,装备外骨骼的士兵可以利用其高机动性,在车辆周围进行警戒,清除近距离的威胁,同时利用自身强大的负重能力,携带反坦克武器,对敌方的装甲力量进行有效打击。
而无人机则可以在空中提供侦察和火力支援,与地面的外骨骼士兵形成立体作战体系。”
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一套初步的战术方案逐渐成形。
苏云决定在训练场上对这些战术进行模拟演练,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第一次模拟演练中,设定场景为山地进攻作战。
重装合成旅的装甲部队在前方开路,装备新型单兵外骨骼装备的步兵小组迅速从侧翼的山地展开迂回。
士兵们凭借外骨骼强大的负重能力,携带了便携式迫击炮和火箭筒等重型武器,在崎岖的山路上快速行进。
到达预定位置后,他们迅速建立起火力点,对敌方的防御阵地进行猛烈打击。
同时,无人机在空中实时侦察敌方的动向,为地面部队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装甲部队则趁着敌方阵地混乱之际,发起正面冲锋,一举突破敌方防线。
然而,演练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复杂山地环境下,外骨骼装备与装甲部队之间的通信有时会受到地形影响而出现短暂中断,导致协同作战出现脱节。
而且,外骨骼士兵在长时间高强度行动后,装备的能源消耗较快,影响了持续作战能力。
苏云针对这些问题再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
通信专家们通过改进通信设备的天线设计和信号增强技术,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各种复杂地形下,外骨骼士兵与其他作战单元之间能够保持实时、畅通的通信。
而能源方面,研发团队则加快了新型高效能源的研发进度,同时优化了外骨骼装备的能源管理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装备的续航时间。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再次进行模拟演练时,新型单兵外骨骼装备与重装合成旅各作战单元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战术执行更加流畅。
在不同场景的演练中,无论是山地、城市还是平原作战,新型单兵外骨骼装备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有效地提升了重装合成旅的作战效能。
随着战术的逐渐成熟,苏云开始考虑将新型单兵外骨骼装备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