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明昭公主缴旨。&rdo;秦重中气十足的声音让明昭醒过神来。她迈步出班,将袖中黄绫诏书取出,恭敬放在取旨小太监手中的托盘里。她乃是元鼎特使诏告天地之人,此时身份贵重,不必行礼。
坐在龙椅之上的元鼎满意的看着诏书慢慢的上来,最后稳稳放在御案之上,一点头,秦重会意,取出另一份圣旨高声念了起来。
这份圣旨内容与明昭在宗庙所念的那份内容无甚差别,只不过是诏告群臣而已,虽然朝中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圣旨最后说道:&ldo;特将君昕平贬为庶人,流放原州,永世不得回京、由地方官府严加看管,不得有误。&rdo;
还好,大哥总算保住性命了,明昭悲哀的想着,本来以元鼎性情,君昕平最有可能的结局乃是赐死,此时只是贬为庶民外加流放,也不知是不是三日前明昭进献药膳时的谏言起了作用。
废太子君昕平一直跪在大殿中央,身上着的也是太子服色,此时宣旨已毕,就有两名太监上前,解下他身上的太子服。
翼善冠,赭黄袍,这些标示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的衣饰一件件的被那两名太监从君昕平身上剥了下来,君昕平却毫无悲戚之意,嘴角甚至还挂着淡淡的不知是何意味的笑意,待到一身袍服完全被剥下之后,展现在百官面前的,却是一袭青衣。君昕平斜着眼笑了笑,反手抽出插在发髻上的一根赤金发簪,任凭青丝披散,将那发簪扔到放太子衣饰的盘子上,冷冷说道:&ldo;君昕平乃是庶人,这等器物,用之违例,还有这靴子……&rdo;扑哒两下,他竟将靴子甩脱,继续说道:&ldo;也非庶人君昕平所能用。&rdo;言罢,就那么的转身向殿外走去,赤足披发,一袭青衫飘飘,整个大殿之上,上至元鼎,下至禁军,都被他这等狂傲行径所惊呆,无一人出声阻止。
眼见君昕平便要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忽而,自文官列中扑出一人来,朝向君昕平行去方向,捶地嚎啕大哭:&ldo;太子……太子……你如何到了此等地步啊……太子,为何当初不听老臣之言,为何老臣当初不已死相谏,让您远离那些魍魉小人,臣之罪,臣之罪啊……太子……&rdo;
此人正是太子太傅,元鼎朝最是有名的鸿儒大家,吕公仑,也是四大世家吕氏一族的族长,四大世家乃是晋州刘氏,丞相刘仲武便是刘氏族长;青州孟氏;庐州楚氏;排名最后的便是吕公仑一族的扬州吕氏。四大世家至前朝至今,连绵数百年,长盛不衰,贤才倍出,势力极大,纵是皇帝之尊,也要忌讳这四大世家三分。
吕公仑哭声凄惨,闻者无不低头侧目,不忍再闻,就连铁石心肠的元鼎也不禁动容,没有怪罪吕公仑殿前失礼之罪,只是说道:&ldo;有吕族子弟么,将太傅扶下去罢,哭坏了身子怎生了得。&rdo;
&ldo;是。&rdo;当下便是十数人出班应答,最后还是由官阶最高的两人上前将吕公仑扶起。吕公仑却不愿被搀下殿去。颤巍巍的从袖中掏出手帕将自己擦拭干净之后,依旧回班站立。
见殿上气氛逐渐缓和了过来,元鼎轻叹了一口气,道:&ldo;国不可一日无君,东宫亦不可一日无主,今日,在这殿上,朕再立储君,秦重,宣旨。&rdo;
秦重再取出一份圣旨,在殿上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之下,展卷缓缓读道。
注:废君昕平的诏书是引用自雍正王朝第一本九王夺嫡第二十八回邀功名叔侄存芥蒂,拦乘舆孤臣逞强项之中康熙废太子的诏书,这个……应该不算抄袭吧,毕竟二月河应该也是抄史书的,如果真的算……我再想办法修改。
第一卷风华初露第十四节立
(更新时间:2005-11-1819:41:00本章字数:2275)
冷眼看着殿上神态各异的数百官员的明昭,突然有一种想抽身而去的冲动,刚才无论是大哥的狂傲举动,或是吕公仑的悲泣,都让她心中很不好受,可是看着这些若无其事的人,明昭真的是很难控制住自己心中的厌恶之情。
河间王还是徐王,或者是其他的藩王,这些,在明昭心中都已经不重要了,虽然她无比厌恶这些藩王,但是,大卫江山还是要继续守下去的。无论是谁,只要有我明昭在,就一定会守好大卫江山,创下一个太平盛世。明昭暗暗的下定了决心。
立新储君的诏书与废君昕平的诏书很是不同,没有之前那份那般繁冗,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ldo;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长女公主明昭,人品贵重,才识绝伦,定能克承大统,着立皇长女明昭为国之储君,凤舞宫为太子东宫,钦此。&rdo;
什么!
明昭!
元鼎策立的新太子竟然是明昭,元鼎竟然立女子为储君,殿上的人,连同明昭,都在刹那间惊呆了,这等前所未闻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整个大殿,竟连一丝的呼吸之声都听不到了,仿佛数百人在一时之间变成了泥塑木雕,时间亦在这一刻停止了。
似是过了千百年之后,秦重的第二声呼喊才稍微的让一部分人回过神来,
&ldo;请储君登太子位,礼官进太子玺,众臣行二跪六叩礼。&rdo;
秦重的声音让明昭恢复了一点神智,什么,她竟然是储君,日后大卫朝至尊无上的君主,不可能,这不可能,她只是女子,女子是无权继承的,不,这……这是的,这是父皇的旨意,她是储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