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里亭据点一公里外的一处山坳。
到了这儿,部队就要兵分两路了。
——二营一连,秘密穿插至廿里亭据点与县城之间的蜿蜒山路上。在选定的七个阻击点,分散部署。阻拦县城的援军,以及廿里亭据点的溃军。
——其余部队,攻击据点,把据点里的鬼子和伪军驱赶出来。
注意!总体战术是击溃驱赶!不是把小鬼子包围在据点里面一网打尽、全部歼灭!
进攻的起时间,定在了小鬼子午饭前。
或许有人会纳闷,为何要在白天动这场战斗呢?咱八路军擅长的不是近战夜战吗?
这个,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一方面,空中威胁没有了。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整个晋西北几乎看不到鬼子飞机的影子,它们全都被调去支援武汉战场了,没了空中威胁,八路军作战的顾虑就少了一大半。
另一方面,独立团今非昔比了。
小鬼子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射程远且精准。八路军则是枪支老旧,弹药不足,很多还是复装弹,所以只能选择夜战和近战。
可是,现在的独立团,战士们枪械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小七那可是神枪手,800米外的移动靶都能百百中。如此高的射击技艺,不在白天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山坳里,战士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啃着干粮恢复体力,一边聚精会神地听小七最后一次讲解作战部署。
小七的歪把子机枪组,与王承柱带的四门迫击炮,一同在悬崖顶的那块巨石上,居高临下。待战斗打响,小七开枪压制敌人。
山崖上的部队通过50条绳索索降到崖底。索降部队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王喜奎及50名神枪手。到达崖底后,迅占领狙击点,与小七相互配合,对敌人展开压制。
第二梯队,魏大勇段鹏及100人手枪手。人人双枪,清一色的镜面匣子。
第三梯队,王根生及60名投弹手。配合手枪兵攻击据点,摧毁防御工事。
第四梯队,黄连财及一营一连、警卫一排和侦察一排的剩余人员。也就是小七挑选前三个梯队之后剩下的人员。先,沿着围墙清理敌人的碉堡。然后,寻机与前面的梯队里应外合,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让整个战场呈现出四面开花的态势……
……
对了,还有自行跟了上来的三营一连,这可让小七犯了愁——没有他们的任务啊。
——让他们跟着大部队突进去吧,他们此前根本没有练习过索降,临时抱佛脚现练肯定来不及。
——让他们跟着二营一连去打阻击吧,小七挑选的那七个阻击点位置相当刁钻,地形复杂,以二营一连现有的兵力部署都已经非常富裕。
——可要是让他们干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那肯定也不行,对战士的心理也是一种伤害。
思来想去,小七小手一挥,打佯攻!等战斗打响了,随便放两枪,意思意思就行。
小七本以为这只是个权宜之计,随便一安排,不会对整个战局产生太大影响。
然而,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看似随意的安排,竟成了整个战场最大的变数,差点让小七精心谋划的部署功亏一篑,让这场战斗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
……
日头渐渐攀升,很快便来到了中午十一点半左右。
此时,廿里亭据点里升腾起袅袅炊烟,鬼子和伪军们三三两两,从营房、碉堡里踱步而出,有的伸着懒腰,有的相互交谈,准备享用午餐。
忽然,燃烧弹、毒气弹和烟雾弹连续不断的飞进了据点,轰然炸开。